蒙学《三字经》中有一句,“昔孟母,择邻处”讲述的是为了让少年孟子跟好人学好人而“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自古人们就认识到,居住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人在购房的时候,对于房子本身的要求很多,对于小区环境,物管服务,以及小区所处的周边环境同样都有要求。得有学校,接送孩子上、下学方便;得有医院,家人看病治疗方便;得有商超,主妇采购食材方便;如果能有个公园就更好了,活动锻炼方便。
现代人买房子要花上一大笔钱,考察严谨实属自然。但百密一疏,唯独对未来会遭遇什么样的邻居无从得知。
未来将会遭遇什么样的邻居,简直就是一个投胎的技术课题。如果没有技术,只能选择闭眼投胎,像抓阄一样,遇上什么样的邻居完全靠造化。
买房子不像租房子,不满意可以拍屁股走人。一旦到手,就是百年大计。因此,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相处是否融洽,便显得尤为重要。
很羡慕我楼下的邻居,至少无需为他楼上的邻居担心。这家人向来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从不大声讲话,更无是非。
很为自己悲催,楼上的邻居好像是打铁的,一天到晚叮叮咚咚不得消停。
像跑马一样,跑过来跑过去,震得吸顶灯都在颤抖;玻璃弹珠滚落地上,清脆的弹跳声渐行渐远。这是他家小孙子的表演。
沉闷的“咚咚咚”,此刻还在敲,不知道在敲什么,这都夜里11点了;时而是头顶炸雷般的“哐哐哐”好像来自厨房的方向。貌似现在不用生火,也无需劈柴吧!天天剁排骨,剁饺子馅?不得而知。
这家人祖孙三代,人口不少,居家好像从来不换鞋,鞋底叩击地板的声音清晰可闻。
偶尔的敲打声也就算了,持续太久便无法忍受。在墙壁上很敲几下提个醒,以示抗议,可以收到短时的效果。事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为此不是没有当面与其交涉过,这家人老老少少好像记性不好,忘性不赖。他家住顶楼,自然楼顶再无人打扰,因而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被打扰是什么滋味。住顶楼的感觉就像住平房,爱怎么敲打就怎么敲打,什么时候需要敲打就什么时候敲打,旁若无人,我方便就行。交涉多了,也懒得再费口舌。孩子的手脚捆不住,大人呢?没心没肺吗?
如果可以说走就走,多年前早就搬走了,可惜咱家不是土财主,无法任性。搬不走,就只能继续忍受折磨。好在家中暂时还没老人和小孩,否则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遇上如此奇葩的邻居也是无语,做人需要自觉,生活在同一栋楼里,自己方便也要考虑他人方便。抛开公德心不说,莫非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异类吗?没有人味,在这人堆里怎么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