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想法简友广场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9】公孙鞅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工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9】公孙鞅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工

作者: KTBreal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05:42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导读

秦孝公颁布诚招天下英才的诏令后,秦国接纳了第一名人才-公孙鞅,即我们所说的商鞅。那么,公孙鞅是如何进入秦孝公法眼,他的求官之路是否顺畅?让我们从这篇文中,看看公孙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履历。

自译部分

前文提到秦孝公即位,诏令天下募集强大秦国之人才。

卫国公孙鞅听到消息,西赴秦国。

公孙鞅,卫国国君庶子之后,喜欢研究刑名之学(法家)。一开始侍奉魏相公叔痤,公叔痤亦知其才干,未等向政府推荐,便病倒了。魏惠王前往探病,边问魏相病情,边探讨国事:“您如果因病而去,国家大事,我将托付与谁?”公孙痤答:“我门下卫鞅,虽然年纪轻轻,但有奇才,期望您信任他,国家交给他治理。”魏惠王默然不语。公叔痤见魏惠王未发表意见,便又说:“您如果不想用他,切记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最好杀掉他。”魏惠王许诺离去。

公叔痤见惠王离去,便召来卫鞅道歉:“对不住了。我是国相,必以社稷为先,所以先劝君王用你或杀你,再告知于你。魏王不想用你,你赶紧跑吧。”卫鞅说:“君上不听您的建议用我,又岂会听您建议杀我?”便未着急离去。魏惠王出了相府,对左右说:“公叔痤病的胡言乱语了,一会让我用卫鞅,一会让我杀卫鞅,太矛盾了。”

公孙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推荐,晋见秦孝公,呈上富国强兵的方案。方案很对孝公思路,于是大悦,与公孙鞅探讨执行细节。

读书笔记

1、公孙鞅是卫国国君之后(柏杨先生考证,“父为国君称公子,祖为国君称公孙。”此时的卫国国君是卫遬,共在位三十年,而本年才即位二年,常情推断,不应有这么大的孙。)不管怎样,公孙鞅是卫国的皇亲国戚,为什么不效力自己的国家?前文分析的卫国政治生态的谄媚之风,也许给公孙鞅带来了绝望。

2、再说说公叔痤。这篇文章让我们感觉公叔痤有君子之风对不对?结合前文吴起的境遇,我们来探究下他的为人。(一)公叔痤为相后,排挤了吴起,导致吴起远走他乡。(二)公叔痤未病重前,为什么不向魏王推荐公孙鞅?(三)为什么在病重时要推荐公孙鞅?(四)为什么见惠王不同意启用公孙鞅,却谏言杀了公孙鞅?(五)为什么跟惠王谈话完毕还要告诉公孙鞅?这五点我们想一下,有没有细思极恐的感觉?

3、魏惠王的优柔寡断。以后世之文推断魏惠王当时放走人才的愚昧,似乎有所不妥。请问大家,这个阶段,只有公叔痤口中诉说公孙鞅有才气,惠王见识过公孙鞅的本事吗?就像你们公司董事长视察你们车间,总经理陪同,笑着告诉董事长你能接任总经理职务,你觉得董事长会相信吗?任用干部不得有考察期?公叔痤藏着捂着公孙鞅,惠王怎能知道他的才干,在惠王眼里,公孙鞅只如蝼蚁一般吧。

魏惠王最后没有对公孙鞅下杀手,一是看不上他,二是杀他弟弟都是最后一刻杀掉的啊。魏惠王本人是不是有些可爱?最后还对左右说公叔痤病糊涂了。然后把各位看官都气死了。

4、公孙鞅晋见秦孝公,当面说出强国方略,秦孝公很受用。所以说给领导递方案一定要符合领导预期,才能受重用。还有一个,公孙鞅怎样见的秦王?一无资质二无履历,通过近臣见了秦国最高领袖。我想当时秦孝公诏令天下后,一定有很多人求见的。可以看出,公孙鞅是走了些曲线路径的。兵法道三家,行事中多有迂回策略,我等应学习之。

我曾听过一位先生说过一段话:青少年时期,应学儒家,有硬碰硬的勇气。中年时期,应学道家,凡事不能太强势,要迂回。老年时期,应学佛家,看淡一些,平静一些。很是受用,大家觉得呢?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9】公孙鞅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工

    导读 秦孝公颁布诚招天下英才的诏令后,秦国接纳了第一名人才-公孙鞅,即我们所说的商鞅。那么,公孙鞅是如何进入秦孝公...

  • 《资治通鉴》||公元前361年•公孙鞅

    今天继续阅读《资治通鉴》,接着上一篇的求贤令,下面介绍的就是战国大贤公孙鞅的故事。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

  • 卖官鬻爵~公孙鞅为什么要下放爵位?

    公孙鞅为什么要下放爵位?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讲透资治通鉴》。 前两讲讲过了公孙鞅变法四个要点里...

  • 2018-12-24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故事屋 | 不听劝的商鞅

    战国初期,有个人叫商鞅,原名公孙鞅。公孙鞅年轻时候爱好法律学,曾经给魏国宰相公叔座(cuó)当过管家,公叔痤发现他...

  • 商鞅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

  • 商鞅 |四海治平之政者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

  • 秦太子违法事件

    《资治通鉴》记载,公孙鞅通过严惩太子,顶住了民众的舆论压力。秦国太子犯法这件事也许并不是真的。《资治通鉴》的这段记...

  • 《资治通鉴》07|商鞅?卫鞅?姬鞅?公孙鞅?

    关键词:资治通鉴背景知识商鞅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商鞅这个名字,提起商鞅变法,对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是...

  • 驱逐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回家卖红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9】公孙鞅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wh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