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跟我提到一件让她很郁闷的事情。
朋友所在的公司正在进行变革,作为管理层,她非常认同为了更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她们公司必须尽快完成变革。
作为重要决策者之一,以前她的下属比较习惯什么事都经她点头认可才去落地实施。这让她觉得既疲累又担心下属们不能很好地成长并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顺应公司此次的变革的潮流,她决定必须要做些改变。正好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按照以前的流程,非得她参与评审设计、评估预算、审核好工期才能启动。但这次她决定做一个彻底的授权。于是就告诉负责这个项目的下属,让他自己全权负责,不用什么都来问她的意见。下属也很快领会了上司的意思,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项目的实施。
过了一段时间,她想了解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就让下属拿了最新的进展报告给她看。结果刚看了不到两分钟她就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个项目在设计上存在致命的安全问题,而这在她看来应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竟然在经历公司那么多管理流程之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现在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项目不得不暂停,这样一来,这个项目一定会延期和超预算了。
这样的授权结果让她很受打击。她也能感受到下属的失落心情,经历了这次,她不知道她和下属下一次是否还有勇气再对这样的项目进行授权。她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没有感受到一点授权的好处?
这个案例也让我陷入了沉思。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喜欢事无巨细亲力亲为、鞠躬尽瘁,另一方面又抱怨下属不能承担责任。而下属们常常也觉得很委屈,他们也希望能够尽快成长,能够独当一面。可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周而复始,很难得到改变。
今天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最近比较热点的教育问题。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现在报道熊孩子现象的新闻比较多。探究熊孩子的成因,大多数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的父母要么是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要么认为需要保护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哪种原因,这些父母对孩子都属于“充分授权”状态。
也就是说,熊孩子的父母不会对熊孩子的自律能力、判断能力、善恶本性进行评估,他们对孩子的大部分行为都全力支持,孩子要做什么、怎么做全凭他们自己喜欢,而过程中,父母并没有提供框架性的边界限制,也没有方向性的引导,可以想见,熊孩子们凭心情做出来的事情安全性是脆弱的。
当然,我用父母对待熊孩子的方式来对照没有边界和框架的授权不是很贴切,毕竟职场中人应该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资质,在能力范围内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本不该有问题。但凡是都有例外,授权这件事本来就是非常“定制化”的,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资源情况等,授权的等级和操作方式都会有差异。
比起试探性的一对一授权,我更推荐敏捷工作方法中的短周期反馈环的方式,利用固化的流程,引入重要干系人(不仅仅是直属领导)参与检查、提供反馈和调整,让执行方在方向上小步前进,避免项目后期发现“惊喜”,导致大量返工,浪费成本并延期。
关于授权,也许你有不同的看法和心得体会,欢迎讨论碰撞思想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