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给大人跑腿学舌。我最愿意去给别人家送东西,不愿意去向人家借东西要东西。因为,给人家送东西,想到她们拿着东西会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而借东西或要东西,很难开口,如若人家说没有,那得多尴尬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如蒋坤元老师的《陆老师和蒲公英》里写到的,老师领着他们去田野里采草药,卖了钱捐给学校的一位盲人,大家都很乐意去做,这是爱心之举。
记得小时候,家家的日子都很清苦。秋天时,我们的园田地头就会有泥鳅鱼。爸爸妈妈忙着秋收,快收工时,爸爸会用自己特制的泥鳅鱼钩钩泥鳅。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4072/5b37b961758fccf8.jpg)
鱼钩是长长的木竿,最下面固定硬铁丝,弯成钩,在尖端磨得尖尖的。爸爸有足够的经验,看出哪处泥塘有泥鳅的家。他会把鱼钩插进深深的泥里,然后转动鱼钩,钩住泥鳅后,一提鱼竿,一条胖胖的大泥鳅就钩出来了。不用多大功夫,一堆泥鳅就进筐了。
回到家里,爸爸把这些泥鳅放进盆子里,泥鳅你拥我挤,钻上钻下。爸爸往盆子里撒把大粒食盐,然后迅速盖上盖子,压块石头。就听泥鳅在盆里噼里啪啦翻跳。爸爸说这是让泥鳅把嘴里的泥吐掉,方便清洗干净。
妈妈把洗好的泥鳅用点猪油稍稍煎一下,然后用东北大酱做辅料,这样酱泥鳅就香飘满屋了,没等吃到嘴边,我们就直咽口水了。
要知道在那个秋黄不接的季节和贫苦的时代,一顿肉食不亚于过年的美食啊!
而往往这时候,爸爸就提议,盛出一小碗,去送给学校的工友。爸爸是老师,经常值宿,知道工友老头生活很苦,这个老头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无家,靠给学校打更为生。
一小碗不多,但我们也是一大家子六口人,食物也不是很充足。妈妈有时就不是很情愿,爸爸说,我还可以钩泥鳅,那老头太可怜了,妈妈也是心软之人,所以就派我去送鱼。
我当然乐此不疲。
端着鱼碗,小心翼翼地奔向离我家不远的学校。
推开学校的值班室,我大声说:“爷爷,我爸让我给你送鱼吃。”工友老爷爷笑眯眯地接过鱼碗,说:“你爸又整泥鳅了,还想着我,就苏老师有好吃的总想着我这个老头子。”我听了,也跟着老爷爷一样,心里乐开了花。
我刚要走,老爷爷叫住我:“等等,我把碗倒出来。”他把鱼倒在自己的碗里,然后把我家的碗让我拿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拿着空碗蹦蹦跳跳,心里想:给人家送泥鳅心情真好!这要是让我去要泥鳅,打死我也不去。
正如妈妈说的一样,全家没有提前吃饭,等着我送完鱼,一起开饭。妹妹们早都迫不及待了。吃着泥鳅肉就着饭,满嘴留香。爸爸教我们可以把泥鳅连头和鱼刺使劲咀嚼,这样不浪费。可是妹妹太小,妈妈怕鱼刺卡着她,会剔好鱼肉再让她吃。
看着爸爸使劲咀嚼泥鳅鱼,一根刺都不吐出来,不浪费一点儿食物,却舍得去施舍一个无亲无故的老人家。
我们都学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4072/a177a61cbf7e839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