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王朝的希望?时代的弃儿?他们——留美幼童(一)

王朝的希望?时代的弃儿?他们——留美幼童(一)

作者: 兰台烽火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21:20 被阅读37次

文|大祭司

公元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他们从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来到了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

在那里,从来没有听过洋文的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适应了异国文化。成为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多所,如今世界顶级学校中,成绩最优异的学生。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曾和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多次受到当时美国总统格兰特亲自接见,成为外国对中国最初的印象。

他们亲身经历了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亲眼目睹了近代中国所有的荣辱兴衰,以自己瘦弱的肩膀,背负起了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沉痛命运。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原本应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孩童,为何在一夜之间成了王朝的希望?初到大洋彼岸的他们,在那里经历了哪些的奇闻趣事?日后他们的身上,又会上演怎样的悲欢离合?下面就让我们将时间的齿轮,拨回到146年前的那个夏天,看一看这些稚嫩的面庞……

公元1872年至1875年间,为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清帝国,培养洋务运动的可用之才,清政府在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人的提议之下,先后分四批,将120位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少年,送往美国学习。

临行前政府和所有幼童的家长,签署了一份长达15年的“生死合同”:“业成后回华差遣,不得私在华洋各处另谋生理。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灾疾病不测等事,各安天命。”一纸书约,几分悲壮、几分无奈。短短不到四十个字的契约,就这样决定了这些幼童,往后一生的命运。

在经历了25天的海上漂泊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美国旧金山。上岸后幼童对这里的一切,迅速产生了好奇心。高楼、煤气、自来水、电梯……这个陌生国度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玩意儿。幼童们们站在繁华的美国街头,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中满是期待与渴望。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当时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工业革命风暴。而自己却正站在这场风暴的最中心。而首次与世界邂逅的经历,不仅满足了幼童的好奇心,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六年后他们中的一员,为了更好的研究铁路工程,进入耶鲁工程学院学习土木工程。回国后又主持并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位少年便是詹天佑。

为了让幼童们能更快适应外国的生活,男孩们被分为多个小组,派至康州、麻省等地区的美国家庭。虽然两国之间的文化,存在着诸多巨大差异。但接收留美幼童的家庭,还是对这些孩子,展现了最大的包容。在与美国家人的相处中,幼童开始迅速适应起异国的生活。他们先是以惊人的速度,掌握了这里的语言。而后在赴美不到一年,便从各个语言学校毕业,成功升入高中。在学校他们总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当时的中国幼童,无论是在文学考场上,还是运动赛场上,都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当地同学。除了学习西方文化,幼童们每三个月,便会返回政府设立的留学事务局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虽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熏陶,但却无一人成为异学的俘虏。“这些别人眼中只会背书的“书呆子”,正以近乎神速的进步,逐渐变成了这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共和国里最出色的人才。中国幼童的完美表现,不仅让身边人看到了他们的成长,更逐步消除了外国对于中国的偏见。

然而尽管幼童们的努力和优秀,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却始终得不到祖国母亲的肯定。因为换西装、读洋文、看歌剧,当时在美国各高校大放异彩的中国幼童,成为了迂腐的清政府眼中,大失体统、过分西华的一群人。

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向皇帝呈递了,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奏折。彼时第四批留美幼童,才刚刚到达美国。虽李鸿章极力请求皇帝,要学生完成学业后归国。可朝廷还是决定撤回所有在美幼童。那年夏天,除去提前被遣返回国以及病死的少年,剩余94名留美幼童全部回国。曾经声势浩大的幼童留美计划,在历时9年后,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半途而废的命运。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朝的希望?时代的弃儿?他们——留美幼童(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ju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