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课堂观,就是自己认为的课堂样态。今天,就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出来。
1.课堂应该着眼于发展学生思维
当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知识讯息的资源将更加简化。那么,作为一个人所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吧!当讯息获得简单化,那么如何整合信息、消化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必须加入人们的个人思考。所以,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品综课,还是美术课等,都应该培养学生思维。如语文的阅读需要学生分析文本,综合观点,对比解读,概括抽象思维能力。那美术发展的思维是什么?应该就是美学思维。
2.课堂应该着力于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
课堂的目的一定是促进学生发展,落到每节课小处,那一定是建构了学生认知体系。如三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讲的是“金秋”主题,在古诗三首之前,我给学生们拓展了关于秋的唐诗《枫桥夜泊》、宋词《水调歌头》、元曲《天净沙.秋思》,有了三首诗的铺垫,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认知“秋天是思念,惆怅”的时节,带着这样的原有认知,又学习了《山行》、《赠刘景文》,一首写出了秋的绚丽多彩,一首写出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是充满一切可能季节。同样是写秋,文笔不同,写作目的也不一样。这就丰富了学生对“秋”诗的认知,可以是思家,可以是色彩艳丽,也可以充满希望。反之,如果一堂课,学生没什么收获,那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是浪费大家时间的课堂。
6.课堂还应该是动起来的课堂。基于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让孩子动起来的课堂,动起来可以加深印象,动起来可以美化知识,动起来可以丰富自己!
7.课堂应该是有设计的生成,单方面摒弃设计和生成都是不对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