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按语:
有网友向我提问:“童老师你好!我是一位17岁男孩的母亲,昨天刚在郑州听了您的报告,我儿子上高二,什么道理都懂,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上大学,可就是行动上约束不了自己,言行不一。甚至连最基本的学校纪律都遵守不了,比如上几次考试都没有参加。也说不出原因,只说不想考。在他心里还觉得没什么,不就是没考试吗?这样的大孩子,可以用阅读改变吗?读哪些书较合适?”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样的大孩子,肯定也可以用阅读改变。只是,这种食疗的效果慢,父母肯定受不了,孩子自己也会没耐心。
所以,我还是简单粗暴的请出我的宝贝之一:萤火虫团队的小伙伴沁心荷姑娘,回答这种迫切的问题。
孩子道理都懂,行动上不能自我约束,怎么办?[心荷信箱]
主讲嘉宾:黎志新(网名/沁心荷)
新教育种子计划中学培训师、全国知名优秀班主任、知名阅读推广人
事迹被《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家》《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报刊广泛报道。
她,一直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常常教出状元,因此自嘲为“应试狂徒”;她,用有效的课程,不仅提高考分,更提升精神的高度,深受孩子喜爱、大人信赖。
(图文无关/一生相随供图)
【心荷心语】
首先,对孩子,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更要知其心,察其能。
您说起自己的孩子:“上几次考试都没有参加,也说不出原因,只说不想考。”是说不出原因?还是不想说原因?抑或怕说出真正的原因被呵斥?信息太少,无法提供准确建议。但是,父母应该了解。
“什么道理都懂,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上大学。”那些“道理”,或许只是周围人说多了他也听多了且能滔滔不绝地重复而已?或许这个“上大学”的“人生目标”是周围人如此说并且也是父母加之于他的?而他真正的“人生目标”并不是这个?作为素未谋面的外人,我们无法作出准确判断。
听其言,观其行,方能更好分析其“言行不一”背后的真正原因。
观其行,知其心,且察其能。您是他的母亲,朝夕相处陪伴了他十七年的亲人,您应该是最了解他的人:他内心深处真正想的是什么?他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他最特长的能力是什么?真正想要的,又是什么?
其次,知其所能,投其所好,激发其行动力。
他最喜欢什么?他最擅长的是什么?
他喜欢追娱乐明星?好,可以买这方面的传记文学,让他了解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幸福者,都不会轻松。诸如可以读读《幸福的拾荒者》,了解胡歌为什么能够在度过生死关头之后仍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他热爱篮球?好,可以买姚明的《永持初心》,在这直击心灵的行走记录中感受一个巨星成长的足迹。
他擅长画画?好,可以买《渴望生活:梵高传》,在梵高的丹青世界里感受他的追求和探索。
或者,他喜欢电影?可以看看《十年一觉电影梦》在李安的心踪履痕中感受他的挣扎与奋斗。
甚至,喜欢电竞,现在电竞方面也有许多才学兼备之人……
循着孩子热爱的方向,并为他寻找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能够在榜样身上感受向上生长的力量。作为陪伴其成长的父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浩如烟海的书香世界里“淘宝”——适合孩子的宝贝。
或许,现在您还不了解孩子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
那就在业余时间(最佳时机是假期)陪他看一些电视节目,如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青年中国说”、杨澜主持的“杨澜访谈录”等节目,在那里认识三教九流的人,感受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不同成长经历的风流人物,总有一款适合他。
对他喜欢的事、热爱的事,他的行动力更强。
然后,切磋琢磨,煽风点火。
青春期的男孩最不喜欢长辈滔滔不绝地说教,最抗拒反复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方式说教,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孩子“切磋琢磨”呢?
孩子常说:“我的世界你们不懂。”那是因为我们或是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世界”;或是因为我们习惯于高高在上的“指点”不屑关注“孩子的世界”;或是因为我们习惯以“我的人生经验更丰富”来作孩子的人生导师,而忽略了他们的选择。
这个阶段的“陪伴”,更多地体现在精神世界上的互通互懂。
因此,最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成长为懂孩子的父母,有跟他“切磋琢磨”的能力和水平。
所以,对孩子热爱的领域,我们要投入精力去了解,找那个领域的书来阅读,然后可以在饭桌上对谈。父母能知其一二,话题就可以继续下去,亲子之间就可以顺畅交流了;如果我们对他热爱的领域非常熟识,那孩子跟父母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我们对他热爱的领域未来的走向有些研究,并且能给他有效建议,将其业余爱好变成未来专业,那更好,要知道,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呢。
顺风点火,助其朝向自己最特长的方向去走,这何尝不是父母应尽之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