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欧美会说多国语言,只因为家里就是多语言世界。妈妈西班牙,爸爸英语,爷爷希腊语,奶奶阿拉伯语……
而从出生就接触英语的孩子就会对英语不排斥,可以在中英文之间自由切换。
而那些三四岁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明显对英语很排斥,需要时间去融合提升兴趣。
而等到了更大一些再去学英语,对英语的学习就会更难些。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儿童在学习外语时使用的大脑部位与成人明显不同,由此导致儿童掌握外语的速度远比成人快得多。这是因为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即“布罗卡氏区”在人的幼年时期非常灵敏,人的母语就贮存在该区域。
从小暴露在多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布罗卡氏区异常灵敏。
也就是说,儿童学习外语,大脑将外语和母语都储存在布罗卡氏区
而成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氏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而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氏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氏区”建立联系。也就是说成人学习外语时,大脑布罗卡氏区和语言区是泾渭分明的。这也是为什么成人学外语的速度远比儿童困难?也很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氏区”的语感。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布罗卡氏区的灵敏性呈下降趋势的。
所以说在孩子的关键期给予学习机会,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轻松习得。
刘墉老师在课中讲到他的三小姨子是做特殊教育的老师。曾经有一个多动症孩子的妈妈来咨询,说她的孩子在外面听到一首歌,想回家弹给妈妈听。妈妈欣然同意,回家后孩子很快就弹出整首歌曲,但是错了几个音。他问妈妈怎么说的,妈妈却对孩子说“你弹错了几个音!”
而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看到一段视频《神奇大脑生为天才》,影片开始,七八岁小男孩在和交响团合作演出,在很早时候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在专家问如何发现他的音乐天才?妈妈还没回答,小男孩抢先回答,在他2岁时候在Party上听到“玛丽有个小绵羊”,回家就弹出了这首词。于是开始被妈妈栽培。现在19岁的他已经在华盛顿音乐学员进修,并创造了上百首词,和朗朗多次同台演出,被誉为“未来的朗朗”。
两个妈妈不同的处理方式,造成了天才和问题少年的区别!可见家庭教育是有多重要。
所以说父母多看书多听课,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施以观察和引导,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天赋,予以激发和肯定。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和音乐才能。我们培养孩子不是为了秀,不是为了让孩子成才,而是激发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爱生活,爱艺术,爱人生。
想想我们这一代80后,曾经温饱都难以为继,更别说音乐艺术了,所以生活的寡淡无味,不懂艺术,不懂美。
而且同样的条件下,假如你可以说一门外语,那工作的机会是不是就更多些。教孩子习得外语,将是孩子终身财富。
可能许多父母会觉得学音乐乐器太贵了,富裕家庭才能承受的起吧?
当然富裕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更好的音乐环境和指导。可经济不宽裕的我们也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小鸟声,竹韵松涛都是最美的旋律。和孩子拍手,打节奏,唱童谣,听古典音乐,和孩子读诗,抑扬顿挫的语调都是音乐的熏陶。
处处有可以学的语言,处处有美好的音乐,只等我们父母为孩子打开另一方天地还是关闭孩子的心门?
愿我们父母都能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潜能和天赋,让孩子抓住最佳的关键期,事半功倍。
爱上音乐语言,so eas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