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的由来,作为理事会读写营第五次课课后作业的话题之一,确实有值得写的地方。在我看来,网名是一个极富个人色彩的外显标识,也是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一次“独立宣言”,何以见得?
从小到大,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所出生的环境,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名字,不能…在家人的叮嘱下,老师的注视️下,社会的规范下,我们成为了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唯独忘记了成为自己。
于是乎,我们想方设法的在一定范围内疯狂试探,跟父母对着干行不通,给老师取外号不得劲,社会规则还是得乖乖遵守。
最终,我们也只得从自己下手,构筑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意义空间,在这里,我们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自己。这场“独立宣言”大概率是偷摸进行的,尤其是自我的力量还不足以抵御外部施加的规训,更是如此。
网名就成了这场“密谋”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逃逸。毕竟,绝大多数努力终究徒劳,一旦露出什么蛛丝马迹,连根拔起,连锅端掉,我们能做的就是与时间成为朋友。苟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正好谈到网名了,那咱就来聊一聊关于它的由来和故事吧。在正式开始之前,循着自己的好奇心,在简书页面进行了一番搜索,具体结果如下:
以“小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网名达到了125个。
以“同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网名至少1000往上走,手指就搁屏幕上一直划拉,无穷尽也。
以“小舒同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网名只有两个,一个“小舒同学”的“学”用的是繁体字,也就区分开了;另一个是“小舒同学a”,总感觉太过可爱了,可我并不可爱。
这么看来,我的网名在简书还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重点,哈哈哈。
“小舒同学”这个网名,乍一看,太过简单,再看,依旧简单。遂安慰到,简单点好,简单点好,简简单单小舒同学。
小舒同学可能是想沾沾B站超人气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光,未曾可知。小舒同学刚来简书时,并非此名,而是借用了微信名。后来,总感觉太过敷衍,这也要搭便车,遂用此名。
话说回来,这个网名似乎看起来更敷衍了。既然如此,更有必要强行证明一波了。
小,不及,排最末的人,年幼的人,谦词…当初取“小”字开头,确有此意。一来,初入简书,对这个平台不甚熟悉,总还是谦虚点好。二来,首次在一个公共平台输出文字,还是一个文字爱好者的平台,更得低调。
舒,顾名思义,是我的姓氏。网名总还得与自己扯上点关系,可以是内心某种不言明说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也可以是直接显露某种外显的身份,显然,我是后者。
同学,可以表示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即同一学校就读的两人或多人关系;也可以表明一种身份,归属,这也是我选取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学生”的概念则宽泛得多,对其的定义大多是相对于老师而言。
“同学”是“学生”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我是一名同学的话,那肯定是一名学生。由此看来,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就是学校这个大框架下的一种身份属性,有了这个身份可以免掉好些莫须有的劝告,也就免了口舌之争。
比如,你都这么大了,还没谈朋友啊;你都老大不小了,还搁家里呆着啊…只用回一句,我现在还在上学,还是一名学生,亮出身份后,大家自是不言语了。
过犹不及,这个身份并不是逃避责任的遮羞布,过不了多久,没有了身份的庇护,还是得面对赤裸裸的现实,那就好好把握余下的一年时光,这或许就是对当下所属身份最好的尊重。
小舒同学,一连起来,简单明了,不必去猜,我就是小舒同学,简简单单小舒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