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姐1月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看得到远方|就无惧山高水长,了解到由无_穷老师举办的阅读挑战赛正式开营。作为简友圈公认的自律榜样竟然主动参赛了,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或许我也能试试。
赶忙点开链接报了名,过了几天,收到了了无穷老师的入群邀请。入群的时候,已经有近50个小伙伴了,这几天也不断有人加进来。
毕竟,读书本就是文字输出最便捷的通道,大家也有读。现如今,读书还能赚贝,何乐而不为了,这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
看到书名《太傻天书》以及暗黑色,带有赛博朋克风格的封皮,猜测它应该是网文小说。网文小说?不应该啊,这类阅读不需要什么门槛,阅读快感更容易获得。那为什么听无穷老师说很少有人能把它全部读完。
有问题找度娘,原来这是一本灵修类书籍。在此之前,我看过一本,它是由张德芬老师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时的感觉是这本书的整体脉络有点像《悉达多》,可前者以自身经历为载体,更加的具体、可视化。
正是因为自己有可能触碰到,也就对那本书不太感冒,总感觉虚的很。于我而言,很难落于实地。确实,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还处在社会需要阶段,而作者已经达到自我实现的塔尖。认知不同,是很难相互理解的。
这本书于2011年8月在微信读书上架,属个人成长—情绪心灵类,作者是陶谦和黄果。本书介绍了一种“太傻”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教导我们如何超越时间的束缚,找到时间之外那个完整的自己,找回完整的自己本来就拥有的智慧与力量。
让我联想到最近刚写完的一篇读后感阅读|项飙、吴琦《把自己当作方法》自我是连接这个世界的起点。他们都是探讨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于当下的我们确实非常值得翻阅、思考。
现在周边普遍的声音就是做自己,关注自己。可我们又很少向内探寻自己,浮躁的社会下氛围下,我们确实很难静心内观自己。那究竟怎样才是自己呢?朋友圈展示的精修照片?还是炫目的生活方式?亦或者成功的事业?
我们的自己似乎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确立的,相信很多人不赞同,或者不敢承认,包括我自己。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摆脱与他人的比较,内心慌乱又焦虑,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状态,躺平或者内卷。
《太傻天书》虽然距今已经出版11年了,可它所传达的核心理念依旧适用当下的内卷现状。它帮助我们揭开浮于表面的贪、嗔、痴、慢、疑,在“太傻”的指引下找到真正的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世界,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获得指引自己生活每一刻的智慧。
刚看完了总则,云里雾里,感觉自己的“修为”还远远不够。
当看到《太傻天书》中阐述目标的这段话:通过超越时间,清除我们大脑的病毒,恢复我们本来的创造与奇迹的能力,并解决你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虽然还没有正式阅读章节,可内心不乏质疑的声音,能解决一切问题?真的吗?
看了好多书评和友友们写的评论,《太傻天书》,它确实不同于其它灵修类书籍,只提供“术”的层面,来帮助解决技术性问题,可治标不治本。这本书提供的是“道”的层面,帮助我们构建一套思维体系,也难怪这本书自称为我们的最后一本书。
刚翻开第一章,阅读量为6.2万,最后一章阅读量为5094,我的挑战开始了,你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