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
赖辉东《论语史鉴》2.12 得道通才——苏东坡。

赖辉东《论语史鉴》2.12 得道通才——苏东坡。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11:09 被阅读0次

    第十二章

    子曰:“君子不器”。

     不:象形字,“不”的甲骨文就像一只小鸟在飞翔不下来。“不”后来假借为“否定”之意,也延伸为“没有”。在这里,“不”是“不应该是”的意思。

    器:会意字,四个“口”表示很多容器,犬表示守护这些容器。原意为容器,如《韩非子》:“冰炭不同器而久。”由器具具有的作用延伸为人具备的才能,如“大器晚成”。“不成器”等。器物大都具有容量,故也引申指人的度量,胸怀。这里的“器”指的是一般的有一技之长的,有点学问的人。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全文理解为:“君子不能只是为了成“器”,而应该志于‘道’”。

    儒家所提的“道”不同于道家所提的“道”。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所有有形的物体都可以叫做器,而道,是所有物体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但是,道器是并存的,无形的道又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如果一个人,仅仅有一技之长,一点学问,哪怕他赚了很多钱,积累了很多财富,也只是个器物。我们要追求形而上的“道”。人不能被“物化”,“工具化”。

    朱熹曾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孔子要求我们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不是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游于艺。掌握规律,融会贯通。

    在万象纷呈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去悟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做起事情来,若心所欲,得心应手。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成器”已属不易,“得道”更难,像子贡这样的先贤,孔子评价他:“器也,瑚琏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器而已。

                  得道通才—苏东坡

    嘉祐元年(1056年),偏远的西蜀地区,一艘小船沿着岷江一路向东,晓行夜宿,奔向京都开封。船上坐着父子三人,父亲叫苏洵,大儿子叫苏轼,小儿子叫苏辙。他们是赶着去京城考试的。这次进京,注定了未来的“唐宋八大家”,他们三人各占一份。

    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政治家,文学家,江西吉安人),副考官是梅尧臣(诗坛宿将,安徽宣州人),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脱俗的文风把他们震动了。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抚州市南丰县人)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名。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他预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四川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在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造诣极高,样样都堪称大师,

    1, 诗:他和梅尧臣合称“苏梅”。苏轼一生创作了2700多首诗,抨击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十分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诗歌优美动人,有让人深思,饶有趣味。苏轼极具慧眼,到处都能发现秒理新意。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湖北公安县人)认为,苏轼诗歌兼有“李杜”之长。

    2, 词: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今山东济南人)合称“苏辛”,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更加非凡,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使用词牌最多的词人,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一生都在致力于“词”的变革,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没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最终,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为固定的曲牌填词,供人传唱)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为了使词的美学品味真正能与诗齐驱并驾,苏轼提出了“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和人品一致,作词要像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苏词现存340多首。

    3, 文:苏轼在散文方面,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和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气势恢弘,言语平易自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如《贾谊论》,《范增论》,《留侯论》等,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如他在《范增论》中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在《平王论》里,他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除了史论,政论,苏轼在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文学成就也非常高,它形式更加活泼,议论更加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很少有芜词累句。

    4, 书法:苏轼的书法在北宋排名第一,和黄庭坚(江西修水县人),米芾(fu,湖北襄阳人),蔡京(福建莆田人)合称“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后集其大成,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也跌宕起伏。

    5, 绘画:苏轼的绘画取材广泛,和李公麟(今安徽舒城人)并称为“苏李”。苏东坡虽满腹才学,官至礼部尚书,但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多次遭遇贬谪,心中不免抑郁,所以他喜欢画枯木,竹石,怪石一类,来抒发其人生境遇和个人心情。黄庭坚曾题苏东坡《枯木图》:“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就是绘画应该神似,不应该形似。

    苏东坡在水利方面贡献也很大,主要有:

    1, 徐州抗洪: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有一次上游的澶州黄河决口,洪水咆哮而下,徐州城南的清河一夜暴涨,水势凶猛,很多百姓准备出逃,苏东坡下令劝阻,并保证徐州城的安全。苏东坡日夜奔波,亲赴军营,动员皇家禁军帮忙抗洪,按宋代制度,知州无权调动禁军,但禁军首领被苏太守的精神感动,终于愿意与之并肩战斗,终于解决了水患。为了纪念此次抗洪经历,徐州人命在城东门建筑高楼,涂上黄土,谓之“黄楼”,如今,苏公已去,黄楼仍在,徐州民间仍然流传着一句话: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

    2, 疏浚杭州西湖。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知州府下管理粮食,水利等官职),他担任后发现西湖由于疏于治理,湖水干涸,杂草丛生,到处是淤泥,他下决心疏浚西湖,恢复往日的秀丽风光。他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命令曾经得到过救助的市民免费捐出劳工,招募社会闲散人员,共同治理西湖。他把清理出来的淤泥筑成一条长堤,并在堤上建了六座桥,种下各色花草树木,湖中的最深处立下三座灯塔。就这样,“三潭映月”,“苏堤春晓”的美景诞生了。苏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修筑广东惠州西湖苏堤,西新桥,东新桥。苏东坡曾“十天三贬”,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英州(今广东清远英德市),赴任途中降官一级,过了两天,又被改贬惠州。在惠州期间,苏东坡见这里的湖光山色堪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又因湖的位置在惠州城西,于是改丰湖为西湖。并在扩建惠州西湖面积的基础上,建亭台,种树木。继续美化惠州西湖。

    4, 发明“自来水”。苏东坡在惠州期间,得知广州人苦于饮用水含碱太高,对此,他写信建议广州太守王敏仲建“自来水”工程。他利用广州白云山的泉水,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他还建议,“自来水”不论贫富均可享用,并由专人管理。

    5, 疏浚颖州西湖。苏东坡57岁时调任颖州(今安徽省阜新市)任知州,颖地多水灾,由于黄河泛滥,当地西湖被泥沙淤积,百姓每患之,苏东坡到任后,了解此情后,奏请朝廷把修筑黄河的河工调来颖州,开凿沟渠,广植荷莲,经过治理,颖州西湖既防止了水患,又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沿湖地区百姓的经济收入,苏东坡还在他的诗里称赞:“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颖谁雌雄。”

    6, 广东的雷州地区也有西湖,其名字的由来和苏东坡有关,因为苏东坡对各个地方水利方面的贡献特别突出,当地人为了表示对苏东坡的敬意,把当地的一个湖改名为“西湖”。

    苏东坡对海南岛的贡献: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海南岛澹州。发配到这个地方的人都是重犯,仅次于满门抄斩。因为这里是个九死一生之地。他曾在诗中谈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另有:“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烤蝙蝠”。吃老鼠,蝙蝠,物资的匮乏程度,不可思议。

        苏东坡的到来,让这里开始有了生机,他用草木灰加上牛皮胶做墨水,在茅草屋里照常写作。他带领当地苗,黎百姓一起种田,还托人从中原地区带来各种谷种,还发明了插秧机。

    他带领大家挖了当地第一口井,后被取名为东坡井。他还亲自当起了医生,开办了海南第一家医院。由于当地文化比较落后,他把自己的腰带卖掉,并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书院—载酒堂(现在的东坡书院),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和第一个进士就是苏东坡的学生。

    苏东坡与海南人民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他有诗云:“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意思就是,以后如果谁写当地的地方志,一定要把他写进去,因为他就是海南人。

    苏东坡对美食的贡献:

    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担任团练副使(民间保安团的副团长),生活艰苦,在黄州城外的一个土坡上自己种菜耕地,“东坡居士”由此而来。在黄州期间,他发现当地的猪肉非常便宜,可惜百姓贫穷,文化落后,对猪肉的烹制不精,他决定自己研究烧制猪肉,这就是“东坡肉”的来历。他后来还发明了“东坡肘子”,“东坡鱼”等。

    苏东坡不但懂医学,他还是公立医院的创始人,他出任杭州太守时,碰到疫病大流行,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病吟声,尸横遍野,当时杭州已有37万人口,没有一家医院,为此,苏东坡除了救济灾民外,还筹集钱款,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头(惠民路附近),建置病坊,专门收治贫苦病人,命名为“安乐坊”。

    苏东坡的个人魅力:

    苏东坡不但是个全能型的天才,为政,廉洁爱民,而且性格非常乐观豁达,超凡脱俗,他曾被人诬陷诗中有毁谤,讽刺朝廷的章句,被关押了103天,差点丢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依然写诗作画,抚琴品茗,制作美食,生活非常优雅,他曾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跟朋友写信常用“呵呵”,可能是用“呵呵”聊天最早的人了。

    民国时期的林语堂(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福建漳州市平和县人)曾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2.12 得道通才——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fo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