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赖辉东《论语史鉴》15.18台湾鲁迅——赖和!

赖辉东《论语史鉴》15.18台湾鲁迅——赖和!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1-10-05 19:47 被阅读0次

    第18章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原指国君之子孙,也就是贵族、统治者。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从孔子开始,君子的意义被改写,不再以血统和权贵世袭地位来定义,而是以道德品性来解释,从而开启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主义传统。

    义:“义者,宜也”,义是人应当做、应当行的,所做、所行是合适的、合理的;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曰:“义者,心之养也”,“义在正我,不在正人”。义能够生养人,人心不得义不能乐,义能成德; 义是对自己的要求。

      朱熹的《论语集注》曰:“义者,制事之本”,“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义可以制事。

          陆九渊曰:“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失义之人会被看轻,背信弃义是耻辱。“义”代表高尚,被人尊崇,“不义”则卑下,为人所唾弃。

          孔子言:“仁、义、礼”,战国孟子讲“仁、义、礼、智”,西汉董仲舒提“仁、义、礼、智、信”。义为“五常”之一,有美善之义。

          义,已经深深的浸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一种不褪色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性格。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义然后取,已经被公奉为社会生活的原则规范。

          一般普通的老百姓,都很看重义。人们把“义”当作行事的根本,做事要求符合道义,有义行的人才配得起道德。

          历代以来的义行人物故事在民间代代传诵,启迪教育后来人,同时也反映着人们对于道义的渴望。

    质:以物相赘。会意字,从贝,斦(yín或者zhi)声。本义指抵押,以财物或人作保证;

          以钱受物日赘,以物受钱曰质。如《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又如《战国策·赵策四》:“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质引申指买卖货物的券契。《周礼·天官·小宰》:“听卖贾以质剂。”郑玄注:“质剂,谓两书一札,同而书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

          质又指对质。《汉书·王陵传》:“面质吕须于平前。”颜师古注:“质,对也。”

          又引申指诚信。《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杜预注:“质,信也。”

          又引申指本质。《荀子·劝学》:“其质非不美也。”“天生丽质”。又指质朴,《韩非子·解老》:“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又指底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也指质量、品质,也表示诘问,如“质问”。

          又引申指箭靶。《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又指砧板,古代斩人时用的垫板。《史记·张丞相列传》:“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櫍”、“锧”。

    孙:即逊,谦逊之意。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依照礼来行事,出言谦逊,用诚信的态度成就事业。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君子的四条行为准则。

          孔子主张君子应当在贫穷困乏中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做到利不可诱、义不可屈、节不可夺。

          君子以义为质”,表明了君子的根本是追求“义”。我们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君子以义为质”。

          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坚持以“义” 相交,做个有情有义,温文儒雅,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谦谦君子。

    台湾鲁迅——赖和

        伟人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在台湾,也有一个鲁迅式的人物,被称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先驱,他叫赖和。

          赖和1894生于台湾彰化,原名赖河,字懒云,人称和仔先,笔名有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

          赖和是客家人,但到他这一代,已不会说客家话了。为此,他写了一首诗自嘲,“我本客属人,乡语径自忘,戚然伤抱怀,数典愧祖宗”。

        赖和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日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

          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赖和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赖和少小时不愿入日本学校,在当地的私塾“小逸堂”接受汉文教育,受益颇深。

          鲁迅留学日本,剪发表示反清,赖和是不得已才入学校学日文,但不愿剪掉象征中国人的辫子。1909年 5月,16岁时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读书,5年后毕业。

          鲁迅弃医从文,赖和却终生行医,同时治文,两方面的造诣都非常深。

          1916年在家乡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为贫苦群众医治疾病。 1917年赴福建厦门,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在厦门的两年,是他在汉学方面以及思想方面有重大收获的两年。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赖和深感民族自决的重要性,尤其对启迪民众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看法,认为文学是有重要作用的,应该属于人民。

          这以后,他开始了一面行医,一面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活。1919年,赖和回到台湾,开始从事抗日运动和文学创作。1924年因从事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被捕入狱。

          1941年又因所谓“思想问题”再次被捕入狱。这次入狱,使赖和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43年初出狱后不久,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仅50岁。

          赖和去世后,台湾人民深深怀念和敬仰他。他的坟墓在台湾八卦山上,墓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原来当地群众中流传一种传说,说是赖和的墓草可以治病,所以人们争相去拔,以致墓地上从来不见草。

        赖和号称“诗医”,他以其崇高的医德与人民息息相通,赢得了广泛的崇敬。他医术高明,却平易近人,尤其对那些贫苦百姓,有时连诊费也不收取。

          有些病人请赖和医师赊下药钱,但对于看来根本不可能还钱的病人,是连账都不记下的。他每天所看的病人,都在一百名以上。然而,他的身后,却留下一万余元的债务。

          赖和不仅是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更重要的是,他以平民作家的形象享誉台湾文坛,是为人民代言的作家。

          不仅如此,他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志士仁人,与台湾人民一起参加了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他把自己的钱财全部资助了抗日斗争。

          他生活在人民中间,对台湾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对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感触也最深。

          他有非常坚定的民族意识:他一生永远只穿中国服装,从来不穿日本服装;他一生只用中文写作。

          他的小说既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也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赖和留给人们宝贵的文学财富,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

          他的作品充满着写实主义的风格,用朴实的文笔把日据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剥露在人们面前,唤起被压迫的弱者奋斗的意志。

          由于职业方面的原因,赖和跟当地下层人民接触较多,因而对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痛苦描写得特别深刻。

          鲁迅是中国文化史上,用白话文写作的第一人,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赖和也是以中国白话写小说的第一人,他先后发表了诗《觉悟的牺州》、小说《斗闹热》和《一杆“称仔”》。

            可以说,这三篇作品表现了赖和一生创作的三个主题,即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被屈辱的人民、以及弱者的奋斗。

          这三方面的主题构成了赖和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内容。而且赖和长于讽刺和白描手法,善于运用台湾群众语言,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赖和的小说里,绝少宏伟壮观的生死拼搏,也没有什么雷霆万钧的豪言壮语,他直揭日据时代政治癌瘤的痛痒之处,这种看来“温和”的思想启蒙却有力地拨弄着埋在人们心头的愤怒之火,其小说创作的深刻性也就在这里。

          如果说鲁迅的作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国民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赖和的作品堪称是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台湾社会生活中的若干不良习俗:比如赌博,已成“习性”,又如抽鸦片,一些瘾君子视之为“世上无比”的幸福;更有人,借着倒卖鸦片来发财。

          还有《斗闹热》,写及小镇居民的愚昧,仅是为了意气之争,就将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迎神赛会的斗“闹热”上,以致“穷的人,典衫当被,也要来和人家争这不关什么的脸皮。”

          读过这些作品,无不称赞赖和无愧于“台湾的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的称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5.18台湾鲁迅——赖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qv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