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出门上坡,早上8点钟,我们骑过这道白底蓝字醒目的牌坊以后就开始爬13公里的长上坡。
在上坡路的途中,越蹬越慢的上海骑友@黑言自觉车况与身体状况均不太好,他知难而退、中道而止,搭车直奔拉萨去了。
待骑在队伍最后的我老牛破车一般来到半山坡住脚瞭望,四周环山、一衣带水的邦达镇全貌就尽收眼底。
在山垭口不远处的山峰中间有一个中空的山洞,据说那里有一扇传说中的“天堂之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22b9f1c4fc34eda3.jpg)
业拉山,又称之为怒江山,垭口海拔标高为4658米。
在业拉山垭口,我为大家伙儿拍摄了一张合影照片,看着眼前的这幅和谐的画面,让我联想起了一些问题。
成都传动轴车队的骑友自从与我们在雅安喇叭河相遇这么久来,我们一直是骑行不离前后左右,餐饮住宿时分时合,从而结成了默契相处、相倚互济的松散“联盟”,彼此间有点像自由恋爱中的情人一样,始终保持着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关系和比肩而立的审美距离。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我们相互之间没有生硬的团队意识约束,也没有谁领导谁的权力区分,只有你情我愿的平等沟通、有商有量的协商渠道,却远比我们骑着骑着就散了的“5.22川藏行QQ群”更加和谐与融洽。
由此可见,真正的“民主”并不是一整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原则,而是一揽子“不求完全一致,尽可求同存异”的社会生活实践。换言之,民主的实质就是由民做主,是一种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妥协达到整体性平衡的组织原则,而不是非此即彼、孰是孰非的博弈,更不是争强好胜、以多欺少的恶斗。
激情燃烧在过程,绚丽绽放在山巅。可是,山顶上雪风很大,天气极其寒冷,我们在此简单拍照,然后将驮包内的所有衣服全都穿上就赶快下山去了。
当下到半山腰休息时,透过两山之间拍摄的那一条大斜线,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后轮刹车不好的情况下,又是如何使用前轮刹车神使鬼差般溜下这个大长坡的。
时不我待兮,逼下怒江山,面对后半段层层叠叠,来来回回以“坡陡弯急”为特点的“怒江七十二弯”,又称“怒江天险”,我继续选择靠山边、勤刹车、慢速度和多歇息的方法往下溜坡。
今天翻越“怒江七十二倒拐”的大大小小的骑行队伍比较多,车况好的骑友就像山风一样溜之乎也。
当头晕目眩的我站在半山坡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山下的瓦达村时,转弯抹角的七十二道拐才走了一大半。
瓦达村边也有一个拦路“要糖”的熊孩子,不给就扔石头打人,好在是下坡路段车速非常快一溜烟就躲过去了。
中午12点钟,我估摸后面不会再有长下坡路了,于是长长地松了一口大气,美美地抽上一支香烟,好好地休息了一阵子。
群山之中,独自一人,我一边抽着香烟,一边想着因为刹车失灵导致不能开心骑行的事情,心里不免百感交集,呔,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此时此刻的我真的是好怀念在家乡的休闲骑行活动啊!
高山巍峨奏华彩,江河咆哮起和声,怒江沿岸到处排列着突兀而起如刀劈斧斫一般且愈险愈奇的高大山体,犹如一道道森严壁垒的雄关要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88fbf7317012c7ca.jpg)
在怒江边所谓的著名的车友留言屋前,实际上是一处重庆人废弃了的小餐馆,我没有丝毫的留言心情,也没有半点拍照留念的意念,而是直接去追赶已过了怒江大桥等待我多时的骑友们。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大部河段奔流于深山峡谷中,河床窄,落差大,流势急,怪石多,瀑布众多且险滩遍布。
过了雄奇的怒江大桥,正当我在怒江大峡谷中兴致勃勃地骑行的时候,前车胎却遭遇爆胎了。
我赶紧给@蚂蚁背大象打电话却无通讯信号,于是我又大声武气狂叫在前面推车行走的丽江骑友却因河谷地带强劲逆风的干扰而叫不答应。唉唉,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得已,我只有推车朝前慢慢走吧!
西谚说,当你智穷计尽的时候,上帝就会出现。
在我默默地推车行走的过程中,后来的一位广西帅哥问明原委后犹豫再三还是骑车走了,大约骑行不到100米他又折回头来帮我补胎。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助人为乐的广西帅哥能够援之以手,我真的是感激不尽。
在他下到奔腾不息的怒江边去测试内胎何处漏气返回快到公路边时,极其松软的土石坡使他站立不稳就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是往上爬越是往下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好眼明手快的我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拽住了他的右手用劲将他拉上了公路。
Oh,my God!这真是虽然已经化险为夷但仍让我心有余悸的惊险一幕啊!
对于许多人害怕的“高原反应”我满不在乎,但“恐高症反应”却如阴魂附体一般让我惴惴不安。
面对公路旁边的滔滔怒江,我视为洪水猛兽,心存恐惧,只敢靠山边逆向骑行。哪知道,山坡上可能是有山羊踩踏导致突然落石,我慌不择路地向右前方躲避却碰上坚硬的石块尖而刺破了前胎,@蚂蚁背大象帮助很快就补好了前胎,可没骑多远后胎又莫名其妙爆胎了,只得再次辛苦@蚂蚁背大象帮我补好后胎。
唉呀呀,一天之内竟然三次爆胎,莫不是活见鬼了?
晚上8点钟,我们抵达八宿县城。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县城规模确实不大,简直太像一座“村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b34bba2fd7a8528c.jpg)
我这一天备尝艰难的骑行活动,完全可以用“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来高度概括。
自理塘县以来,认真观察和仔细调试刹车尤其是前刹车就成为我每日的必修课。今天晚上,我请成都传动轴车队技师级人物@春峰吹又生帮忙为前车轮更换了一副新的来令片。
在没骑行西藏前,许多骑友就告诉我:一目了然的尾刹比暗藏玄机的碟刹好。此次亲身实践并且吃尽苦头后,信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