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理解,放下渴望更轻松

作者: 逸二逸 | 来源:发表于2023-10-29 23:47 被阅读0次

    董宇辉说起他跟一位朋友聊天时的场景,当他一边听着朋友在说话、在分享,一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表面有回应实则自己并没有听进多少。

    直到他朋友说了一句话,他觉得朋友说得挺对的,能理解到他内心所想,被感动到了。

    “当你理解所有人的时候,注定你是无法被理解的。因为你太会共情了,你站在无数个角度思考问题,到最后你都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立场。”
    被理解也是一份幸运吧

    我也被这句话打动了,简直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理解别人,说难也难,难在是否愿意辛苦自己挪一下角度;说容易也容易,不就是换个角度看一看嘛。

    貌似,就跟同样半杯水,是觉着多还是少,觉着能喝还是不能喝,相似道理。

    貌似,也跟是否形成习惯一个道理。不习惯去理解,或许会觉着很累,想的多了嘛。习惯理解的人,条件反射就跟抬手取物一样轻松。

    可,转换角度去想是不累了,累的却是心!

    常说的将心比心,这个转换率说到底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是百分百的。

    或许,习惯了「被理解」的人,不懂习惯去「理解」别人的人,对被理解的渴望,不懂他们也希望被「将理解比理解」同等对待。

    请恕我遣词造句水平不够,说得有点儿绕口了。

    简单来说,如果每次出门不带伞遇到下雨,都会有人为你撑伞。那么,出门时只要不是下着雨,大概率你是不会想起来要带伞的。

    而被雨淋过很多次的人,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或者出门时看到天色像是会下雨,大概率都会带上伞。

    先不论愿意与否,带着伞的才有可能给没带伞的撑伞。

    正如容易共情者,容易理解他人,但也容易因此想得太周到,甚至思虑过多内耗自己,不如「习惯被理解」不带伞的人,轻装上阵。

    多角度共情别人,理解得太周全,一顿分析猛如虎下来,好像有的话也变得没有说的必要了。

    要么没什么立场,没有相似的经历,不被认可为“可理解”之人。

    例如,作为朋友群里唯二没娃的,当群里对育儿和教育问题吐槽得火热、焦虑满屏飞时,每一位妈妈的心都能理解,可我的意见不管有理没理都不重要,因为我没有娃。

    身份不一样,理解,不代表能感同身受。

    要么没什么欲望,没有重叠的人生阶段,不被认为是“有烦恼”之人。

    反过来,自己的烦恼现在几乎都自己消化了,不再在群里多言一二烦心事。

    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想说。

    因为你非常清楚,这个阶段身为妈妈的朋友们,没有多余的心力去理解世上最难题——孩子以外的人和烦恼了。

    既然,每次没忍住的倾诉,最后很快都会被育儿的焦虑淹没,那还不如作为一个倾听者,起码不会期待宽慰的回复。

    圈子慢慢分离,理解,不代表能畅所欲言。

    渴望被理解,是人的本性,但放下渴望,是人的选择。

    我们可以永葆自己的那份共情的敏感,善良的理解,也可以坚持相信,世界上一定会有理解自己的人存在,因为,带伞的绝对不止自己一个。

    不过,可以的话,把渴望放下,换成对缘分的期待,轻松地期待着那个「懂我」的人的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渴望被理解,放下渴望更轻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ov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