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泪?以沉默?-拜伦
一.
从我记事起,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不苟言笑,嘴上那一抹浓密的八字胡透露着威严,让人望而生畏。
父亲生于1948年,家里兄弟姐妹九个,父亲是老大。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人多地少,父亲又是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父亲高中毕业后放弃了保送大学的机会(那时候不用高考,我爷爷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就去了某军工基地的子弟学校做代课老师,补贴家用。
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按老家的习俗和爷爷分家,一间土坯房和一些简单家具就是家里的全部家当。父亲和母亲婚后,陆续有了大哥、二哥、三哥和我,我们四兄弟全靠他微薄的薪水、母亲在生产队的工分以及外婆的接济生活,日子过的很是清苦。几月不知肉味、青菜豆腐、从小到大穿哥哥们的旧衣服、旧鞋子,是我童年记忆的全部。
父亲在学校教语文,写的一手好字,文章也写的不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才华被县里下来学校检查工作的领导看中,借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后辗转几个部门,直到83年到工商局工作才稳定下来。在父亲的努力下,母亲和我们四兄弟直到86年才全部来到县城居住,并解决了城镇户口(那时的城镇户口对我们家非常重要,可以从国营粮站买平价粮油)但母亲的工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靠打临工贴补一些家用,同时父亲做为长子,还要赡养年迈的爷爷奶奶,我们家的日子还是过得很清苦。随着我们兄弟陆续长大,我们的学费也日益成为父亲肩上沉重的负担。父亲开始在工作之余发挥他文笔的特长,给县里的广播站、市里的报刊杂志写稿,挣点稿费补贴家用和我们四兄弟的学费。 即使生活的压力这么大,我从未见父亲在我们面前抱怨过只言片语,他只是默默地负重前行,尽量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常年累月地穿着公家发的制服,唯一的消费,也只是抽烟,当然是最廉价的那种。其实这是他熬夜写稿的精神食粮,也许是从那时起,经常熬夜写稿的习惯过早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二.
因为我在家里最小,父亲到县城后就让母亲把我从乡下接到县城一起生活。我从小就喜欢看小人书,也会模仿着小人书里的人物去写写画画,父亲经常会找他的笔友借些小人书给我看,偶尔也会带我去新华书店买我喜欢的小人书。可能受父亲的熏陶,我小学的成绩很好,每期都会拿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奖状回家,不苟言笑的父亲那时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他用浆糊把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然后端详一番。
到了五年级,经过笔试面试,我考上了县里的省级重点中学隆回一中,父亲非常高兴,碰巧暑假的时候,他要去长沙和潇湘电影制片厂洽谈他与笔友合作的剧本(经过多年的笔耕不辍,父亲已是市里面小有名气的通讯员和文学创作者),父亲决定带我一起去长沙,作为对我的奖励,我第一次坐了火车、第一次去了省城、第一次见了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大导演……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和父亲有了第一张合影。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父亲带我去游览天心阁,临走时,父亲提议和我一起照张相(那个时候照相是很贵的,我怕花钱,就说不照了)但父亲坚持要照,于是我和父亲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合影。那时我一直没明白节俭的父亲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照一张照片,多年以后当我已为人父时,我热衷于拍摄女儿各个阶段的照片、视频…我才明白,父亲想用照片的形式永久记录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感谢父亲!
三.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我到高中时,偏科日益严重,已泯然众人矣,成绩一直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我选择的是文科,但数学特别差,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张罗着帮我找老师补习数学……经历千辛万苦,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由于数学拖了后腿(数学考了100分)我的分数并未达到我心仪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录取线,被调剂到安徽财贸学院。我心里很失落,但父亲很高兴,张罗着要亲自送我去远在安徽的学校不巧的是那时领导要派他去出差,父亲又不想影响工作,就委托二哥送我去学校。父亲还是放心不下,通过熟人又打听到了一位在母校工作的老乡,写了一封信,让他代为照顾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由于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而自怨自艾,同时第一次在异乡生活,思乡情绪浓烈,父亲在我给他的信中敏锐地发现了我的思想波动,他基本上是每周一封信的频率给我写信(上世纪90年代的通讯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靠写信,我们宿舍电话应该是98年才开通的,而父亲在97年就病逝了)鼓励我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在父亲的鼓舞下,我调整了心态,但数学一直是我的苦主,第一期期末考试数学就挂科…寒假回家父亲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是继续鼓励我,因为在他眼里我始终是最棒的!
大一第二学期,学校允许每班报10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按规定是大二才考),我通过了初选,也格外珍惜此次考试的机会,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级考试我如愿通过,父亲得知后,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鼓励我继续努力,那一刻,我觉得我迎来人生的第二个高光时刻!但那时远在异地的我不知父亲的身体由于长期的操劳(高血压)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他只是默默承受。
大二第一学期,我正在努力为大学英语六级冲刺的时候,给父亲的信数量少了,父亲也没有像大一时给我频繁写信。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下午,大学六级考试的前几天,一封简短的电报有如一个晴天霹雳让我猝不及防,“你父病危速归”……我以最快的速度从千里之外的安徽赶回湖南(那时侯的火车速度很慢,蚌埠到郑州要8-10个小时,郑州到长沙要17个小时……),路上试想过很多种可能性,但在医院见到父亲时,父亲已是病入膏肓,油尽灯枯……
父亲病逝时时年49岁,虚岁50。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憾事也!
四.尾声
父亲是一个很平凡的男人,也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作为儿子,他对爷爷奶奶尽心尽孝,实为家族的表率;作为丈夫,他和母亲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平淡似水的家常和相互扶持;作为父亲,他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四兄弟成长成人,为了我们殚精竭虑;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养活孩子,养活家的承诺!
父亲虽已仙逝,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一直站在我身后。潜移默化中,我其实一直在以他为模子去做事,我一直在试着做得更好!
一如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