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用户感知度
最早接触到这个词语是来源于APP软件中的交互设计。有些APP背后的功能算法做得十分详尽,但是用户界面却较为糟糕,让人无从下手或者无法快速寻找到需要的功能按键;但是有些APP其实背后的功能算法很简单,同时用户界面经过仔细思考或者借鉴已有的案例界面,让人能够十分容易找到需要的功能,用得舒服。
2. 受众感知度
将这个词语进一步扩展,其实可以用在任何场景中描述成【受众感知度】,我们将字眼一个个拆开分析。受众就是所谓目标用户群体,感知字面就是感受和认知,度可以理解为容差或者偏差。(可以想象一下不同软件之间的API接口,这就是一个需要精准对接,偏差为0的情况)
进一步思考,这里面的本质是:你现在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和认知】大部分是基于过去的【经验经历】或者接触过【相似的事物】而产生,而且大部分的人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认知模式,只有另一小部分的人群则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或者影响力去不断引发新事物(也可以称之为KOL或者创新者)。
3.品牌传播与受众感知度
单纯地从品牌传播的战略打法来说,也无非两种策略。
A. 依靠自身的品牌调性去吸引认同的用户,去培养用户。这种策略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或者较大的前期资金投入(知名设计师、强大市场推广等等)。最好的结果是能够成为上述描述的小部分类型,最终成为一个通过创新和影响力去引领受众和用户的知名品牌。
B. 以较小的前期投入去找准受众感知度,让客户能够对一个品牌有快速的认识,产生销量同时再努力往第一种定位去靠拢。受众感知度的高低并不直接代表好坏。例如,山寨产品的感知度其实是很高的,但并不代表山寨产品好。
4. 案例做法
一些新晋品牌传播都采用了第二种方式方法。例如【名创优品MiniSo】,10元店的东西披上了所谓品牌的外衣,让泛用户非常直接的感受到这好像就是MUJI的产品(当然这只是MiniSo最直接的一方面,其他背后的模式和产品质量不做讨论),达到了完全的传播效果。于此同时MiniSo也一直在改进和推高产品的定位和模式(加大产品本身设计的投入和拓宽产品线)。例如【网易严选】,让泛用户非常直接的感受到这些好像都是大牌的产品,之后继续推出自家产品线。
5. 套路总结
所谓迭代:先用第二种策略寻找到泛用户能够感知到的普适性感知点,形成传播和销量后,进一步夯实品牌本身的基础和商业模式,往第一种策略靠拢。
- Essence & Philosophy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