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乐
图/网络
2019年已经过了大半,你上半年的目标完成了吗?
苏乐昨晚复盘了一下,上半年收获满满,且很多都是额外的惊喜。
收到北京4家出版社的出书邀请,均已婉拒。
获得头条原创标,第一篇声明原创的文章获得青云计划,到现在总计获得青云奖金超过20000,获得青云计划得奖者的官方认证
收到趣头条的入驻邀请,直接过了新手期
参加简书征文活动,作品入围,收到蒋坤元老师2本赠书。
受简书主编的邀请,在简书谈写作纸上电台做了一次写作分享
被头条评选为月度优质账号,获得青云计划奖励5000元
更新了100多篇原创文章,87个原创微头条,输出文字超过50万
读了200多本书,打造职场领域的知识框架
开设了2个头条专栏,销售额超过2万
3个月在知乎涨粉超过1万,摸索到知乎运营的一套方法
写了8万字的讲课稿,升级迭代了一对一课程
在富书投稿变现营做了一次写作分享,为个人品牌做叠加
完成了3段短途旅行,体验未知的精彩……
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就不写了。
在读者和朋友的印象中,我算是一个执行力比较强的人,每次列出月度清单,会不断强化你们的这种印象。
但私底下的我,其实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全靠这3个层次的改变,治好了我20多年的拖延症。
一.改变思维
1.提升危机感
行为金融学里面有个厌恶损失的概念,指的是人对于失去的东西会比拥有的东西更加敏感,对其的感知会更加强烈。
比如,给你一千块你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丢了一千块,你就会感到痛苦。人的本性都是害怕失去的。
苏乐在工作当中也是如此,有时候休息不好,或者心情不好,不想工作的时候,我会躺在床上设想一下。
如果我今天不工作,那么我可能会损失几千块的收入,原本我是可以得到青云计划奖金和各种广告收入的。
如果我长期给自己找借口不工作,那么我跟同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迟早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
评估了不工作带来的损失之后,我就会乖乖去工作了,而且特别有奔头,因为我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还会因为我的认真工作得到理想的报酬。
2.先完成再完美
拖延症的产生,大多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自己即便努力了,也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害怕自己付出行动了,也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就会陷入迟疑和焦虑当中无法自拔。
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办法,就是找到你的“最小可行化产品”。
最小可行化产品的概念最早由埃里克·莱斯提出的,意思是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完成你的产品,并且把它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市场上测试是否可行。
比如,这个月你希望靠写作赚钱,那么你可以先给公众号投稿,看看结果怎么样,然后根据结果对作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逐步达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指标。
我们在实施计划时,难免对结果感到担忧,甚至会预测自己的失败,但没关系,没有人可以获得一步到位的成功,先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好了,再不断进行优化和迭代。
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行为原则:最好还是试试。
不行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一步,人生的精彩之处不在于结果是否满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学到了成长的经验。
先做好60分,你才有机会做到100分。
二,改变环境
1.让工作跟美好的事物挂钩
外部的环境对于个人的行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你呆在一个噪音环绕,极其闷热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将事情做好的,往往你会变得烦躁不堪,对眼前的事物失去耐心。
因此,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很重要。
比如苏乐在工作时,会先给自己准备一杯散发芳香的花茶,找一把舒适的椅子,再点一首喜欢的歌曲,先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出来,给大脑一种暗示——工作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非常享受它。
当然,上班族的工作环境也许没那么悠哉,但你可以把桌面整理干净,放一盆优雅的绿植,准备一些喜欢喝的饮料,这也能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2.建立监管机制
对于我们这种自由职业者来说,组织的监管机制是不存在的,但不代表我们不能给自己打造一个监控系统。
比如,你可以加入一个写作群,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会被踢那种,
你可以跟几个好友组队写作,比拼彼此的写作成绩,
你还可以给自己找个榜样,每次想放弃时,看到你的榜样还在努力,你会得到继续奔跑的能量。
3.隔绝干扰
隔绝干扰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现在是信息社会,个体已经被纷至沓来的信息淹没了。
你刚想要打开电脑写作,各种手机APP就会给你推送各种好玩的视频,然后你的吸引力就被转移了,一玩手机就停不下来。
因此,在你打算工作之前,先把手机关机了,或者把它丢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避免被各种娱乐信息干扰,只有心无旁骛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4.及时反馈
与厌恶损失所对应的,人都喜欢即时满足,如果做一件事马上就可以得到正面反馈,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内驱力,主动完成任务以获得更多回报。
因此,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很重要。
在完成目标之后,你可以奖励自己某个心仪已久的物件,也可以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及时回报会让你爱上工作,因为每次做完目标你就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会让你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三,改变行为
2分钟法则
2分钟法则指的是,如果一件事在2分钟内能够完成,马上去做,这样可以减少你80%的拖延事件。
面对那些没有期限和非任务性的事情,我们总是能拖就拖,跟自己说以后再做吧,实际上,以后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现在不做,这事一辈子也不会做了,你只是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遗憾和后悔。
所以,不要对自己说“算了,以后再做吧”,改为这样做“两分钟我可以把它搞定”,这样你的行动力会增加100倍,能够杜绝大部分拖延症。
想要治好拖延症非一日之功,启动三步法,先从思维上转变,然后从环境上改变,最后从行为上改变,才能真正从根源破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