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八卦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散文
马太效应:你出身的阶层,是否决定了你的未来?

马太效应:你出身的阶层,是否决定了你的未来?

作者: 一顾即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0:57 被阅读12次

    个人出生的阶层,为什么能决定他成年后的年薪究竟是5千,还是500万。这样的阶层固化,你又应该怎么打破?

    01

    《人生七年》:一部关于阶层固化的真人秀

    英国有一句谚语,叫做:“给我一个7岁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他长大之后的样子”,也就是说“7岁看大”。

    在1964年,一位叫迈克尔•艾普特的青年导演默念这句谚语时,突发奇想,开始了一个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最伟大的追踪研究。

    图:人生七年海报

    他想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出身的阶层,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艾普特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记录他们的状况,倾听他们的故事。

    他的采访记录,形成了一部时长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这部片子现在已经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孩子从儿童到少年、青年,再到中年的历程。

    你可以看到,这十四个孩子在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的状态。

    这些孩子,有的来自于伦敦肯辛顿富人区,属于富裕阶层;有的来自于中产阶层;还有的是来自贫民窟甚至福利院的贫穷阶层。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言谈举止大相径庭,但是在7岁时,他们都同样无忧无虑,惹人喜欢。

    有的孩子梦想上牛津剑桥,有的想周游世界,有的想去非洲帮助难民,还有的想当宇航员。未来对他们而言,似乎是一切皆有可能。

    图:人生七年海报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来自富裕阶层的孩子从牛津、剑桥的法律系毕业,成为著名律师,年薪500万元以上,家庭也幸福美满。

    来自中产阶层的孩子成为了教师、公务员等,维持了中产阶层的生活。

    而来自贫穷阶层的孩子没有上大学,成了搬运工和砌砖工,年薪也就在5万元左右。

    02

    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

    《人生七年》传达了一个非常冷酷无情的信息,那就是阶层固化——“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在心理学里,我们管这个现象叫“马太效应”。它来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有一句体现类似思想的话:“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这句话说的是,自然的法则,是损减富裕的,来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是损减贫穷不足的,来供奉富贵有余的。

    图:孔子见老子像

    马太效应和《道德经》都说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积累了优势,比如金钱、名誉、地位,那么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寒门,真的就难出贵子吗?

    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贫穷家庭的孩子,在语言、记忆、自我调节等等多方面的脑功能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当我们对比来自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的孩子时,我们不仅应该看到金钱财富这些表面上的区别,还应该看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更关键的因素。

    下面我就从个人品行和教育两个层面,和你一起分析一下阶层固化的深层原因。

    03

    阶层固化的是创造财富的品质

    一个参加《人生七年》的富家子弟说,观众们只看到他们按部就班地进了牛津剑桥,但是没看到他们深夜埋头做功课的样子,没有看到他们为了考上牛津剑桥,放弃掉诸多娱乐爱好。

    事实上,你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就表现出了很多出色的品质。

    比如,在7岁的时候,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人生规划。

    他们要上牛津大学、要成为著名的律师。

    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7岁时的梦想往往宏大但不落地,比如“反对种族歧视”。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当时的梦想只是少挨打、少挨骂。

    富裕家庭的孩子,在身体锻炼和饮食控制方面,也表现得更为出色。

    在56岁时,富家子弟依然保持着非常好的体型和身材;而来自贫穷阶层的孩子,虽然在年轻时还相当帅气,但是到了56岁,几乎都成了胖子。

    他们的后代,虽然年龄只有20来岁,但绝大部分人也是肥胖身材。

    而自控力是预测人生成功的非常有效的指标。试想一下,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怎么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呢?

    富家子弟这些优良的品质,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和父母的教养密切相关。

    在《人生七年》中,富裕家庭基本上只有两个孩子,而贫穷的家庭通常有3到5个孩子。富裕家庭的父母之间,通常也有更稳定的婚姻。

    因此,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也能得到父母更多、更持久的精神关爱。

    从这些现象中你可以看到,富裕阶层固化的实际上不是财富,而是固化那些能保持并且创造财富的内在品行。

    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智力发育

    成长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品行的培养,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一项对贫穷家庭孩子的智力研究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只有2%是来自于基因的贡献,而绝大部分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基因的表达,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而贫穷家庭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极其匮乏,即使他们本身具有优秀的基因,也无法被唤醒发挥作用。

    在《人生七年》中,你会看到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7岁时就已经在阅读《金融时报》、《时代周刊》和《观察者》,聆听甲壳虫乐队的歌曲。这些丰富的环境刺激,不断地促进这些孩子的大脑发育。

    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有的在街头打架,有的孤单寂寞,一整天都找不到人说话,缺乏来自环境的有效刺激。

    其实丰富的成长环境,并不等同于优越的物质环境。它需要的是父母、学校对于孩子成长的关注。

    用教育打破阶层固化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很好奇,那阶层固化难道就打破不了吗?如果我出生的家庭不那么富裕,难道我这一辈子就注定贫穷和落后吗?

    《人生七年》里,就有两个跨越阶层的例外,能给我们启示。

    第一个例外,是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孩子。他因为考试发挥失常,去了一所较差的大学,不到一年就退学去建筑工地打短工。

    等到了28岁再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四处漂泊,吃社保的流浪汉。这是个反例。

    第二个例外,是一个来自乡村贫穷家庭的小孩。在14岁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非常羞涩,眼睛都不敢看着镜头。但是到了21岁,他已经进入牛津大学物理系就读。

    他变得十分健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后来,他成为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从贫穷阶层,迈入了精英阶层。这是个正面的例子。

    造成这两个孩子之间差别的,有很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是教育。

    这里,我要引用《人生七年》当中,一个成为著名律师的富家子弟说的话,他说,“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

    作者 l 李文  编辑 l 方木 来源:21世纪研究所

    这句话我非常认同。不过我要澄清的是,良好的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用的原因,可不仅仅是知识。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教育让孩子和一群优秀的同龄人待在一起,他们能形成一个未来社会精英的社交网络。

    考上北大清华,并不是意味着你在这些名校,能学习到其他大学学不到的知识,而是意味着你加入了一个未来精英的俱乐部。

    同样地,北上广的生活远比家乡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更为艰难。

    但是,留在北上广,你就有更大的机会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一起成长。这就是我们不断上进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每向前一步,我们就能加入到有更多、更优秀人的阶层。

    如此往复,我们才能打破阶层固化,从底层迈向顶层。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太效应:你出身的阶层,是否决定了你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x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