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观后感

作者: 一千零四1004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3:57 被阅读3次

    2018年8月9日观影有感

    小偷家族观后感

    被很多人安利了这款文艺青年皆热推的电影--《小偷家族》,今天终于得空能够去电影院里欣赏。在朋友圈推文里得知导演是枝裕和经常选择在影片里描绘家庭这一主题,这部影片也不例外。导演用温柔的视角展现了他们的生活,避免了所有残忍的镜头,把细节留给了爱。

    小偷家族观后感

    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人,荒唐地组建了一个大家庭。在狭小逼仄的环境里,即使需要稍微忍受彼此的缺点,也其乐融融互不嫌弃。甚至到了要以偷窃来维持生活的境地也不以为耻。独居老人奶奶,洗衣店女工妈妈,建筑工地零时工爸爸和去风俗店上班的“处男杀手”-爸爸的妹妹,还有失学儿童哥哥和被家暴的女孩妹妹。是什么让他们在一起“假装”是一家人,还相处得很乐意?心安理得地享受罪中之乐?连警察都存有疑问,不得不要深层次地考虑是否有其不可告人的犯罪动机。

    这样彻底底层的身份是很尴尬的,虽然是社会的一份子,但是在金钱本位主义的潮流中,谁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地给予帮助和怜悯?一个人与世界单打独斗真的很无助了,所以这就是他们抱团取暖,搭伙过日子的原因吧,其实就是对家的向往和渴求。导演一直在探讨的就是家这个论题,家是什么呢?如同电影台词所说,把孩子生下来就能成为母亲吗?不完全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几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就能成为真正的家吗?也不尽然,或许只是一件屋子,一套房子。家是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被承认,被关爱,被需要的所在。被接纳,被承认,被需要,被关爱都是要透过家人来实现。那么,能否保证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几个人就能真正地互相接纳,彼此承认,正确关爱呢?似乎不能。所以这就是导演的另外一个发问,家人可以选择吗?

    小偷家族观后感

    虽然共度一生的配偶可以小范围内做出选择,但是人一生下来,最初的家人即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思维习惯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世界上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这种不幸似乎还会代代相传,给自己的下一代造成不幸。因为孩子,这种柔弱的个体,是没有选择的。因为离开了父母往往就无法生存下去,在长大之前只能得过且过,在默默承受一切之后,把经历带入性格和以后的人生。片中的小女孩获得了一次选择家人的机会,她很高兴和他们在一起,有过一段弥足珍贵的快乐时光。那次在海边的经历,是整部影片中快乐的高点,也让家庭感达到顶峰。从海边回来以后一家人在屋檐下看烟花的镜头让人动容,同一个屋檐,暖暖的灯光,同样的仰望的姿态,好像这样的生活也不是没有希望。导演把镜头给了他们的表情,没有体现烟花。通过台词推测,他们没有看到烟花,只是凭着声音在想象,而屋檐下的暖光打在他们的脸上,就好像他们已经看到了温暖和灿烂。

    小偷家族观后感

    奶奶是电影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随着奶奶的离世,为这个家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房子是奶奶的,养老金也是奶奶的,可以说奶奶为这个家提供的是一个即使薄弱也坚实的物质空间。即使不是祥太佯装偷窃被抓,奶奶的去世也会让这个家有了被掀翻的漏洞。我总觉得奶奶的去世是一个转折,自那以后日子渐渐地过不下去了。如果当初这样组建了家庭,那少一个人,家都不能完整。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电影院里十分的安静,没有哭声,笑声,说话声,影片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是喟然长叹,我也深深叹了一口气。观众心里有一个声音: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在一起呢?

    这也是导演通过影片所传递的一个重要的意旨。本片的主题叫做《小偷家族》,他们确实是偷窃的惯犯,以偷窃来维持生计还屡屡得手。但偷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了吗?没有罪责需要承担吗?他们堂而皇之地享有了偷来的一切,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因为小偷家族的寓意还有一层,就是这样组建的一个家,也是他们偷来的。不能生育的妈妈收留哥哥和妹妹,偷来的是做母亲的感觉;奶奶收留各位成员入住,偷来的是儿孙绕膝的温暖;妹妹自作主张留下来,也想偷来一个家庭的温暖,等等。偷,就是没有具备拥有某一事物的条件和权利,以无正当权利占有的方式而取得。这样得来的东西,注定不能长久地为我所有。所以哪怕他们很像一家人,心里认定彼此是家人,也抵御不了重重的阻隔。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意味着,家庭要处在社会条件当中才能维持和存在。如果要我说,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符合这个社会的规则吧。

    这个规则是谁定下的呢?这是导演没有告诉我们的,因为艺术家只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电影或者戏剧,能够在短时间内讲述故事的起承转合,所依靠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冲突和矛盾。剧中,这样的冲突来自于混淆的价值观与真挚的情感之碰撞。剧中人物的情感十分真挚,那么他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吗?这问题怎么回答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导演这么演绎的目的不是要混淆视听,颠覆三观。他似乎是在发问,是谁用既定俗成的价值观给这个社会定下了规则?以至于这规则无法撼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就此解散。

    价值观,是人们在估量事物价值的基础上,约定形成的总的观点和大体上的看法。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正确的价值观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看待事物只以其有没有价值来衡量,就会显得非常功利。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时常被提及,寻求缘故的背后就是价值感的渗透。警方和世情都认为,这样角色扮演一样的家庭,一定有其背后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的问话也带有导向性。比如为了让亚纪相信奶奶是为了钱才收留她而揭开了奶奶的过往,认定不能生育的妈妈收养兄妹俩只是满足为一己私欲而反问他们是如何称呼你的?难道是母亲吗?用自己认为对的价值观来否定这个家庭的爱,这样就能让案情尘埃落定,让一切合情合理。普世价值观就是这样支配着社会的规则。不知道别人的家庭是否如此,我的家族里面,没有影片中这样“纯爱”相处的场面。在我的生活环境里,父母会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会攀比父母的社会地位,丈夫要求妻子为自己长脸,妻子要求丈夫收入起码应该多少多少。在不断的要求之下,没有被接纳被承认的感觉,只能感到伤心失落,某些时候不想回家。如果只追求世俗的眼光中有价值的食物,家人间或争吵或漠然或无言,家的价值感何在呢?不是保有固定资产的住房,不是贪图搭伙过日子的省力和方便,也不是不想孤独起码有个人作伴的安全感,家的价值感难道不应该就是无条件的爱吗?

    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毕竟烟花绽放过,毕竟那个家存在过,毕竟被爱浇灌过,所以以后的人生也会不一样吧。即使是偷来的,但幸福过,物归原主的时候也不能强行抹去那些回忆。这样也不算没有意义,剧终了也有的回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偷家族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bk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