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支部10集75经/鹿屋经(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难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衣鉢,去鹿屋优婆夷的住处。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时,鹿屋优婆夷去见尊者阿难。抵达后,向尊者阿难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鹿屋优婆夷对尊者阿难这麼说:
「阿难大德!这被世尊教导的法如何能了知呢?所谓: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两者死后都有相同的趣处。
大德!我父亲富兰那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婬欲,他死后,世尊记说:『他為一来者,已往生為兜率天之眾生。』大德!我祖父梨师达多是知足於自己妻子的非梵行者,他死后,世尊也记说:『他為一来者,已往生為兜率天之眾生。』
阿难大德!这被世尊教导的法如何能了知呢?所谓: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两者死后都有相同的趣处。」
「但,姊妹!世尊就是这麼记说的。」
那时,尊者阿难在鹿屋优婆夷住处取了施食后,起座离开。
那时,尊者阿难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麼说:
「大德!这裡,我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衣鉢,去鹿屋优婆夷的住处。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大德!那时,鹿屋优婆夷去见我。抵达后,向我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后,鹿屋优婆夷对我这麼说:『阿难大德!这被世尊教导的法如何能了知呢?所谓: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两者死后都有相同的趣处。大德!我父亲富兰那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婬欲,他死后,世尊记说:「他為一来者,已往生為兜率天之眾生。」大德!我祖父梨师达多是知足於自己妻子的非梵行者,他死后,世尊也记说:「他為一来者,已往生為兜率天之眾生。」阿难大德!这被世尊教导的法如何能了知呢?所谓: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两者死后都有相同的趣处。』大德!当这麼说时,我对鹿屋优婆夷这麼说:『但,姊妹!世尊就是这麼记说的。』」
「阿难!谁是无知、不聪明的女人、女人之慧的鹿屋优婆夷啊?而谁有分辨人上下之智啊?
阿难!现在世间中存在这十种人,哪十种呢?
阿难!这裡,某人是破戒者,当那破戒处无餘灭时,他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不听闻、不博识、见解不贯通、不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退失而非胜进;是退失者而非胜进者。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破戒者,当那破戒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胜进而非退失;是胜进者而非退失者。
阿难!在那裡,衡量者衡量:『此法如此,他法也如此,為何一下劣一胜妙?』阿难!这确实有他长久的不利与苦。
阿难!在那裡,凡这个人是破戒者,当那破戒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者,阿难!这个人比先前那个人更卓越、更胜妙,那是什麼原因呢?阿难!因為法流拔出此人,这中间除了如来以外,谁能了知呢?
阿难!因此,在这裡,你不要成為对於人的衡量者,你不要作对於人的衡量,阿难!当作对於人的衡量时,他被伤害,阿难!我或其他如我者能作对於人的衡量。
阿难!这裡,某人是持戒者,当那戒处无餘灭时,他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不听闻、不博识、见解不贯通、不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退失而非胜进;是退失者而非胜进者。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持戒者,当那戒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胜进而非退失;是胜进者而非退失者。
阿难!在那裡,衡量者衡量:……(中略)阿难!我或其他如我者能作对於人的衡量。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重贪者,当那贪处无餘灭时,他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不听闻、不博识、见解不贯通、不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退失而非胜进;是退失者而非胜进者。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重贪者,当那贪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胜进而非退失;是胜进者而非退失者。
阿难!在那裡,衡量者衡量:……(中略)阿难!我或其他如我者能作对於人的衡量。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易怒者,当那愤怒处无餘灭时,他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不听闻、不博识、见解不贯通、不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退失而非胜进;是退失者而非胜进者。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易怒者,当那愤怒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胜进而非退失;是胜进者而非退失者。
阿难!在那裡,衡量者衡量:……(中略)阿难!我或其他如我者能作对於人的衡量。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掉举者,当那掉举处无餘灭时,他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不听闻、不博识、见解不贯通、不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退失而非胜进;是退失者而非胜进者。
又,阿难!这裡,某人是掉举者,当那掉举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来到胜进而非退失;是胜进者而非退失者。
阿难!在那裡,衡量者衡量:『此法如此,他法也如此,為何一下劣一胜妙?』阿难!这确实有他长久的不利与苦。
阿难!在那裡,凡这个人是掉举者,当那掉举处无餘灭时,他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他听闻、博识、见解贯通、得暂时的解脱者,阿难!这个人比先前那个人更卓越、更胜妙,那是什麼原因呢?阿难!因為法流拔出此人,这中间除了如来以外,谁能了知呢?
阿难!因此,在这裡,你不要成為对於人的衡量者,你不要作对於人的衡量,阿难!当作对於人的衡量时,他被伤害,阿难!我或其他如我者能作对於人的衡量。
阿难!谁是无知、不聪明的女人、女人之慧的鹿屋优婆夷啊?而谁有分辨人上下之智啊?
阿难!这些是现在世间中存在的十种人。
阿难!如果梨师达多具备如富兰那所具备那样的戒,这裡,富兰那不会有同梨师达多的趣处;如果富兰那具备如梨师达多所具备那样的慧,这裡,梨师达多不会有同富兰那的趣处,阿难!像这样,这两人各有一部分欠缺。」
注解
无餘没:消失而没有剩餘,在这裡特指犯戒的事件已完全过去了。
无餘欲尽:欲望终止而没有剩餘,在这裡特指犯戒后欲望已消退、事件已完全过去了。这全句是说在犯戒的事件已完全过去了、欲望也完全消退后,这个人不能契合真理地了知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