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
“成功要更早!”
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思潮”,“网红”更是推波助澜了如此“思潮”。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何以相当之高层次的成功者少?
我以为,《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有一句话似乎对此有深刻之揭示:
“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
这是什么意思呢?实质是批评“找借口”的问题。“德业之不常”可谓学问道德修养、做事成事之不耐久持续,即与曾国藩所常讲的“恒”相违背;“曰为物牵”即是强调身外之事务、外界之因素对自己的牵累、干扰,所以“德业不常”——学问道德修养与做事不成功。无论古今,这样的“借口”于个人都是不缺乏存在的,或者说,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这即是说,你一再食言于“恒”,而强调“物牵”,难道就没有听说这样的话语作为是罪过吗?“愆”即是罪过、过失;错过、耽误之义。这句话是深有警省、警戒之意义的——用罪过之言掩饰罪过,不是罪上加罪、错上加错、耽误又耽误吗?危害,最在于自己耽误自己。
我们该怎样透辟看待“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问题?
坦诚地讲,追求人生与学问、职业、事业成功的途程中,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力是必然存在与发生的,也是不可能少有的,更何况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外界环境而真空地存在与发展,任何人都是环境中人,都要在环境中思想与作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力因素,避免或克服环境中的消极作用力因素。这就考验和挑战个人的智慧与能力了,尤其是其中的意志力智慧与能力。
借口于“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基本上可以说是缺乏“内外因关系原理”的哲学智慧与能力,甚者可谓成了环境的奴隶,意志力上的“投降派”。所以,曾公才有言“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这是非常富于逻辑哲学的质问,令人深刻警省,当以自诫。
其实,借口于言,无论怎样巧妙,不过一个自我愚弄,耐何于他人?反之,与其自欺,不如放弃任何借口,忠诚并踏实于一个“干”字,跬步积累,必行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