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小农村,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土地平坦而又肥沃,极目所见,皆是农田,在一些水坑(说是水坑,自己都会发笑,其实就是一个坑,夏天下雨后,水会存下来一些,俗称大坑,可以说承包了童年时期的大量记忆和欢乐的地方)周边,种植了一些果树,靠近果树的土地相对贫瘠,含沙量过大,一般都是种植一些花生和红薯之类(老家也把红薯称为山药)。
北方的天气还是一直属于四季分明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夏日酷暑难耐,荷花点点,秋天向来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除了天高气爽(抱歉,现在河北的雾霾太严重了)和金黄的叶子之外,也有瓜果飘香,特别是苹果、鸭梨味道极其不错等。
秋天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三五个小伙伴,去偷红薯烤来吃。这个活动毕竟属于偷的范畴,不太光彩,一般都是分开行动,最后在果园里面会合。同时,为了防止被人发现,大底都是在果园里面寻找,周围还有一人高的蒿草遮挡的地方,大家围坐一团,开始进行分工,我就是负责分工的(突然想起来一个小品里面,陈佩斯说朱时茂的一句话,自行脑补),按照个人所长合理安排,有负责挖坑的,有负责捡柴的,有负责去偷红薯的,当然也有负责放风的,放风的人一般都是得力干将,也是小团队的二把手吧,有时候还需要爬到树上,一来是为了具有更好的视野,二来如果被人发现,也可以说在帮人摘苹果(鸭梨),在树上,手里不会闲着。
挖坑有很多技巧的,首先,要考察好风向,抓一把土扔向空中即可判断;其次,坑要挖的足够深、足够大,深的目的是为了偷来的红薯可以全部放下并能够被埋起来,大是为了干柴可以适当的多放一些,火大一些,烤出来的红薯外焦里嫩;最后,坑一定不能在沙地上,太宣(老家的土话,太软和),架不住干柴,而且散热太快,坑挖好之后,还需要用手将几个侧立面拍拍,夯实。
选择几个小木棍架在坑的中间靠上部分,小木棍以苹果树上的枝叉为佳,它的上面树胶少一些,而且树木粗细均匀、韧性强,不易折断。拇指粗细的最好。坑挖好之后,也会去帮忙薅一些干草过来,作为一会儿的引燃物。
偷红薯一般选择瘦瘦的人,他们普遍灵活、跑的快,在红薯地里面便于隐藏。趴在红薯地里面,背上还会放几条红薯枝蔓当做幌子,选红薯,可以从裸露出来的部分进行挑选,长长的更容易烤透、烤均匀,大肚子的烤出来,味道会更加具有层次感,见仁见智吧。
当负责放风的发出信号的时候,挖坑的和捡柴的(捡柴的工作相对简单,实在不行就把果树上的干枝掰断即可)都会去接应。然后用一些草把红薯外面的湿土擦一下,有时候还会用某个小朋友的背心擦。接着把初始处理过的红薯放下坑上的木棍上面,下面点燃茅草,当茅草燃起来起来之后,缓缓的把干柴放进去,等干柴烧的差不多了,大家一起把坑毁掉,直接把红薯埋进去,半小时之后,再用小木棍把坑一点点的刨开,翻找红薯,进行分配的阶段也充分体现了团队里面的阶级性,现在想想还挺不好意思的,一位发小总是吃烤得焦糊的那一个。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香味萦绕在嘴边,令人回味。
当年,吃完烤红薯,小伙伴们都会躺下已经开始枯黄的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畅想长大后的我们会是什么样;现在的我们,再次有机会躺在果园的草地上的时候,估计会担心地上的杂草会不会弄皱上千的西裤,搞脏数百的衬衣而不敢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