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求助动机,评估指标有四项,具体如下:
第一,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包括远道来治疗往返的麻烦,排队挂号、候诊等。一个人最考验他的是是否为自己舍得投入金钱和时间,当一个人愿意为自己的心理花钱时,说明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视。当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做心理咨询时,不再以有很多重要的事做借口时,说明他以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足够重视了。
做心理咨询时,预约挂号、候诊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一个延迟满足的过程,也是对心理的自我疗愈的过程。延迟满足是培养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控制攻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会自我控制,也是学会理性等待的能力。
求助动机的评估第二,愿意忍受把自己放在求助于人的劣势地位。尼采说过“骄傲的人不找医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才有可能发生改变。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是听不进不如的建议的。
第三,愿意放弃走捷径的幻想,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暂时的好处,愿意忍受不快的体验。俗话说:“顺成人逆成仙”,心理成长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当一个人很顺很舒服时,心理得不到成长。然而大多数人都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要改变人原来的无效的模式,就需要突破他的舒适区,让他经历不舒服甚至不快的体验。
比如,有一个人想要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然而当他一说到配偶子女时就是抱怨指责,说到他人也是抱怨指责。对外抱怨指责是他从小形成的生活模式,他一直浮在表面,沉不下心来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做哪些改变。在咨询中一旦涉及他的问题,就会出现沉默、转移话题、改变初衷等现象。对他进行心理咨询时,让他看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做?如何突破局限去做到?这对他是非常痛苦、不愿面对的,然而只有面对、经历、体验,这些痛苦才有可能转化成资源,心理才能成长。因此心理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突破才能成长。
第四,愿意放弃病人角色的好处,即弗洛伊德所谓的继发性获益。比如抑郁症病人,他之所以患抑郁症,是为了逃避当前的压力才能生存下去。并且由于他患抑郁症后,别人会很关照他,不安排给他压力过于大的任务,他从中获得了轻松、被照顾的好处。如果把他治好后,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就要自己独立面对压力,面对生活的挫折困难,享受不到别人对他的特殊照顾,所以要有放弃继发性获益的思想准备。
以上四条,只要有一条不具备就不是求助者,而只是是来访者,只有这四条都具备了才是求助者。当一个人变成求助者,想通过咨询师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他的问题就已经开始解决了,通过咨询师的引导支持帮助,他自己就会把自己疗愈好。
李克富//案例答问:如何解决这样的厌学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