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丨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知识要点】
1.人与人需要保持边界
思考:“都是是你的错”双胞胎姐妹是“都是我的错”,前者是邀请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逃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后者是我们才为他人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令自己内疚。
“流浪猫效应”和“同一枚鸡蛋”例子很好,我们总想帮助别人,特别是亲人,不是爱心不够,而是能力有限。我姑父得了尿毒症,有个亲戚在奶奶生日宴上提出,每个侄子每个月给500元给姑父,因平时我组织宴会,所以问我意见。
我说你最好不要提这个方案,你喜欢你可以自己做,但不能要全部人都这样做。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一次性给还有人愿意,每个月给,不可持续。其实年节大家都给东西或者钱给姑姑的。后来那个亲戚有道德绑架了一下我。我到没有生气,因为处于好心,但他以后见了我再也没有跟我打招呼,我也照常年节给点米油给姑姑。
2.都是我的错的根源
思考:有些夫妻想离婚而离不了,因为有孩子了。所以常说要不是有孩子,我早就离婚了。如果小孩子不懂,因为都是自己的错了。它的根源是:我们没有办法解决家人的错,于是把他人的矛盾当成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就会引发自责、内疚和抑郁。
无论是子女、父母、兄弟等,都有各自的人生课堂,要分清各自的人生课堂,各自解决。就好像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只能自己答完,即使不会,也要写完,家人帮不了。
【我的感悟】
刚毕业,做班主任,去家访,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家庭。有幸福的,有单亲、残疾、孤儿的... ...一个班同学,大家都穿着校服,同一个教室上课,同一个饭堂吃饭,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的,但真实走到每个家庭的背后,千差万别,有的高楼大厦,有的破屋幽暗,有时我会有一种无力感,一天都没有家访几个就顶不住了。
记得有一个学生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奶奶,日薄西山,小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性格内向,一直沉默寡言。有次放假,他从家里带了家里种的橘子给我,因我有给他一下不少关照,偶尔还叫内宿生到家里做饭吃,我也没有拒绝他的好意,收下了。
偶尔说他奶奶病了需要请假回家带去老人去医院治疗,我非常难过,这么小就要承担那么多,希望高考能考好点,去到好的大学,给老人送终,自己过好点。其实如此重的生活负担,哪里考得好的成绩。
后来我辞职了离开了那个地方,多年也没有联系过,希望他能过得好。
【我的行动】
1.不要以自己为敌,要好好对待自己。
2.不做背锅侠,分清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