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发现一个喜欢就某些事情侃侃而谈的人,很可能对他所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常常被这样的人所牵引。
——采铜
/ 01 /
学了很多却记不住
从年初开始,因为疫情影响,大家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了网上,因为无聊嘛,所以就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
而这当中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阅读或者在网上学习。
当然,这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学的看的越多,就越懵,你会产生一个幻觉,发现很多道理都特别简单,都是以前知道的,只不过没有用而已。
然后在这样的幻觉当中,我们回到了工作岗位。
奇怪的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益,反而还没有学习前工作更效率,更能拿到结果了,而好多的知识似乎也都忘记了,这是为什么?
一切成年人的学习,都是需要建立在自愿、自主、实用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些,你的学习过程会非常困难。
自愿:成年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会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所以看到的很多知识也都是自己认可的,熟悉的,感兴趣的,这个自愿不仅仅在说你愿不愿意学,同时也在于能不能接受与自己所想相反的观点。
自主:很多时候成年人的学习都是突发奇想三分钟热度的,甚至在公司培训过后,结束就结束了,如果要把知识收益最大化,那么就需要结合实践,不断的尝试改进成为自己的东西。
实用:成年人更喜欢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拿来就能用,在做中学,学中做,才会保证学到的不会忘记,并且拿到结果。
比如说学习英语,大家都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可为什么反反复复总是无法坚持学不会记不住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意愿度不够高,自主性不够强,实用性不够场景化,三分钟热度,虽然记住了一些单词句子,可却无法经常使用,这就导致学习英语这个行为无法持续。
并且疫情期间时间很多,大部分人虽然刷了很多课程,可由于专注度的问题,走马观花,知识看了却没有真正理解,久而久之,学的越多,就越迷糊,而刷课程这个行为,会让自己不断的觉得自己在成长,可又不能拿来使用,很容易变成理论派。
因此,你会发现一个喜欢就某些事情侃侃而谈的人,很可能对他所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简单,谁还没看过两篇公众号呢,可就是因为没有实践的机会,“说漂亮话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就认为不靠谱的人越来越多了。
/ 02 /
职场层级划分
那么结合职场,我们如何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升职加薪呢?
大家先来看看,从培训角度是如何设计课程的。
在一家拥有成熟培训体系的公司,一般会把课程分为岗前培训,老员工复训,储备经理培训,经理培训,储备总监培训和总监培训。
顾名思义,岗前培训就是新人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新员工快速学习工作技能,认同公司,上岗做出业绩。所以课程重点会在销售技巧、后台软件操作、话术沟通方法上;而企业文化、部门协同、公司规章制度则作为辅助。
老员工复训的目的在于激活心态,点燃老员工工作的热情,并根据陪访调研得出的总结,制定大家共同欠缺的技能。
储备培训是为了让重点培养员工提前熟悉经理工作流程,认知岗位职责。
经理培训则跟新人培训一样,只不过重心放在管人管事以及目标拆分上。
/ 03 /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这样来看,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就简单多了。
首先,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哪个层级,然后根据当前目标,进行专项学习。
比如我是一个房屋租赁公司的销售,那么我的目的就是对任务负责,更快上岗,创造业绩。对应的能力就是遇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可能公司会为自己培训一些销售技巧,比如软件操作、话术。
可问题出来了,有一些知识是培训中提到的,可以通过实践熟练掌握,还有一些知识是隐性的,比如客户的心理把控、敏感度、房屋介绍的核心,小区的优缺点,这些隐性知识就得需要自己去跑盘和销售中不断提炼了。(之所以叫做隐性知识,就是因为遇到的人不同,对方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如果单单从老师教的提问和人物性格划分来看,那重点更在于你是如何判断的)
当你顺利的经过新人阶段,问题又来了,松懈。
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一旦你适应当前的工作状态,内心总会跳出一些想偷懒的想法,或者形成固化思维,很难再精进自己当前的技能。(一般新人到公司冲劲儿都会很足,可到了一个阶段后就松懈掉了,大概在1-3个月就会出现一次)
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能只依靠公司的培训和经理谈话来激活了,更多在于自我。
首先是对于工作流程的梳理,我们可以重新做一下细分,先是跑盘开始,然后是拍照、发布房源,寻找客户,带领客户去看房,沟通,促单,逼单,成交,追尾款,转介绍。
这其中任何一个流程都可以再做细分优化。
重新梳理完毕后,你会拿到更好的结果,动力也就不一样了。
其次是心态的梳理,如果不赚钱还想接着做这份工作,那么就寻找新的方法。可如果心态懈怠了,就麻木了,无所谓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和上司也好和正能量的朋友也好,寻求外部帮助。
到储备阶段,如果想要迅速提升,便要转换工作视角。从个人贡献者,变成人员管理者,从依靠自己,变成依靠别人。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为目标负责,有问题,拆解传达,辅助,解决。
之所以说是转换视角,那个因为经理同样有着隐性知识和你曾经未注意到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领导什么都不做,在办公室喝喝茶,微信群动不动让大家回复收到,偶尔组织一下团建沟通感情,其实远非如此。
员工有员工的一天工作拆分,同样,经理也有。
不同点在于,经理把高层的抽象化任务拆分成可执行的可落地的小目标,分配给兄弟们。并且经理要对目标负责,对团队负责,也就是背锅。
你以为有些时候自己犯的错误不了了之是因为公司的仁慈,其实是经理偷偷为你承担了责任。懂得拆分任务,懂得放权,能背锅,才是做好中层的第一步。
而总监层级,更多的在于搭班子、建队伍、造土壤,后面我们有机会再来分享。
/ 04 /
总结
好了做一下总结,今天我们讲到了成年人的学习,建立在自愿、自主、实用上。很多人上课后记不住,就是没有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总结,所以久而久之变成了空谈家。只会说漂亮话,脱离实际。
想要快速提升工作当中的技能,不仅需要从宏观上看到点线面体,也要在微观上知道自己在团队的哪个层次,然后根据当前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进行解决,并且知道显性知识的局限性,不断实践,优化挖掘出可提升的关键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