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大熊自留地齐帆齐微课
揭秘二战时期“三巨头”同盟背后的辛秘

揭秘二战时期“三巨头”同盟背后的辛秘

作者: 涂涂笔谈 | 来源:发表于2023-07-10 08:12 被阅读0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的范围从欧洲波及到亚洲,从大西洋到了大西洋,被迫卷入战争的有60个国家和地区。法西斯的主要国家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大日本帝国。

而这本《克里姆林宫的信件》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二战,苏联、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战时通信从1941年6月至9月的风云际会到1944年6月至9月的东西合击,将近三年的信件往来可以一窥三国领导人的思想。

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领导人罗斯福和英国领导人丘吉尔都代表着资本主义,然而在共同的敌人面对,他们坚定地走到了一起,近4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同盟。这“三巨头”的三角外交关系,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斯大林是《克里姆林宫的信件》里的主角。1940年,苏德会谈的破裂。导致1941年底,面对势如破竹的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仍旧坚持举行胜利日红场大阅兵,阅兵过程中“铁人”斯大林含泪演讲,无比悲愤,军队直接奔赴战场,守卫莫斯科。

英国是最早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国家。本来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苏联因为对德国的放纵导致德国在1940年统治了欧洲大陆。丘吉尔认为这是苏联与英国结盟的契机,但是,斯大林的疑心过重,认为英国是想挑拨苏德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封信最终石沉大海。

但是,在苏联遭受困境时,英国丘吉尔写信表达了与斯大林结盟的诚意,这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斯大林比起物资援助,更加有兴趣的是英国对于苏联的政治支持。

他们之间的措辞显然更加的谨慎,毕竟翻译的差异,有些意思会导致误翻,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三方都会以对方不会引起误解为前提进行电报往来。

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件也表明了建立第二战场遏制德国进犯的意图,但是英国处于地缘政治的制约,否定了在法国登陆的作战计划,而是强调了在芬兰和挪威北部海域的作战计划。

1941年美国依据《租借法》,向英国施与援手,但是对于与苏联结盟还是心存疑虑。但是,在霍普金斯的推动下,罗斯福与斯大林有了第一次的信函。与英国一样,在言语上表示了对俄国抗战的支持。

由此,斯大林与英国和美国形成了密切的合作网,充分显示了“弱国无外交”这一理念。正因为苏联的强大,让英国和美国看到了结盟的可能性,又因为德国的猖狂,使得这“三巨头”的同盟,面对生死存亡,紧紧团结在一起。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对于我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史料,其中对于信件背景的解读,也让我们更好了解三国领导人的思想开了扇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秘二战时期“三巨头”同盟背后的辛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re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