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队列是我们常用的轻量级同步机制,也被称为“wait+notify”机制。但很多刚刚接触并发的朋友可能会对wait和notify的语义和配合过程感到迷惑。
今天从join()方法的实现切入,重点讲解wait()方法的语义,简略提及notify()与notifyAll()的语义,最后总结二者的配合过程。
本篇的知识点很浅,但牢固掌握很重要。后面会再写一篇文章,介绍wait+nofity的用法,和使用时的一些问题。
基本概念
线程、Thread与Object
在理解“wait+notify”机制时,注意区分线程、Thread与Object的概念,明确三者在wait、 notify、锁竞争等事件中充当的角色:
- 线程指操作系统中的线程
- Thread指Java中的线程类
- Object指Java中的对象
Thread继承自Object,也是一个对象(多态),并从Object类中继承得到了wait()、notify()(还有notifyAll())方法;同时,Thread也被JVM用于映射操作系统中的线程。
wait()
迷惑的join()方法
通过join()方法确认你是否理解了wait+notify机制:
Thread f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ide
public run() {
Thread s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ide
public run() {
for (int i : 1000000) {
sout(i);
}
}
});
s.start();
sout("************* son thread started *************");
s.join();
sout("************* son thread died *************");
}
});
f.start();
join()方法的语义很简单,可以不严谨的表述为“让父线程等待子线程退出”。现在我们来观察Thread#join()的实现,让你对这个语义产生迷惑: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ng bas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now = 0;
if (millis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imeout valu�e is negative");
}
if (millis == 0) {
while (isAlive()) {
wait(0);
}
} else {
while (isAlive()) {
long delay = millis - now;
if (delay <= 0) {
break;
}
wait(delay);
now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base;
}
}
}
重点看15-22行。逻辑很简单,一个限时阻塞的经典写法。不过,你可能会产生和我一样的迷惑:
为什么调用子线程的wait()方法,进入等待状态的却是父线程呢?
分析
让我们用前面提到的线程、Thread和Object三个概念来解释这段代码。事件序列如下:
- 主线程t0执行1-17行,在Java中创建了Thread实例f,处于NEW状态;同时,f也是一个Object实例
- 主线程t0执行18行后,操作系统中创建了线程t1,Thread实例f转入RUNNABLE状态(Java中,Thread没有RUN状态,因为线程是否正在执行由JVM之外的调度策略决定)
- 假设线程t1正在执行,则线程t1执行4-11行,在Java中创建了Thread实例s,处于NEW状态;同时,s也是一个Object实例
- 线程t1执行12行后,操作系统中创建了线程t2,Thread实例s转入RUNNABLE状态
- 假设线程t1、t2均正在执行,则线程t1执行12行之后、14行之前,可能线程t1与线程t2同时在向标准输出打印内容(t1执行13行,t2执行7-9行)
- 线程t1执行14行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中的线程t1转入阻塞或等待状态(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实现),Thread实例f转入TIMED_WAITING状态,Thread实例s不受影响,仍处于RUNNABLE状态
- 线程t2死亡后,被操作系统标记为死亡,Thread实例s转入为TERMINATED状态
- 线程t1中,Thread实例f发现Thread实例s不再存活,随即转入RUNNABLE状态,操作系统中的线程t1转入运行状态
- 线程t1从14行
s.join()
返回,执行15行,打印 - 最后,线程t1死亡,Thread实例也转入了TERMINATED状态
当然,在事件6(线程t1执行14行的过程中),Thread实例f在TIMED_WAITING状态与RUNNABLE状态之间来回转换,也因此,才能发现Thread实例s不再存活。但可忽略RUNNABLE状态,不影响理解。
上一节提出的问题忽略了线程、Thread与Object的区别。现在,耐心分析过事件序列之后,让我们使用这三个概念,重新表述该问题:
为什么在父线程t1中调用s.join(),进而调用s.wait(),进入等待状态的却是Thread实例f对应的父线程t1,而不是子线程t2呢?
该表述同时也是回答。因为wait()影响的是调用wait()的线程,而不是wait()所属的Object实例。具体说,wait()的语义是“将调用s.wait()的线程t1放入Object实例s的等待集合”。这与s是否同时是Thread实例并无关系——如果s恰好是一个Thread实例,那么其所对应的线程t2可以照常运行,毫无影响。
虽然线程的状态与Thread实例的状态不能一一对应,但用Thread实例的状态代替线程的状态,可以简化条件队列的模型,又不影响核心的正确性。在事件6(线程t1执行14行的过程中)中,各角色的关系如图:
image.png更容易理解的用法
我们之所以会在join()方法的实现上产生困惑,是因为它以一种难以理解的姿势使用wait+notify机制。
wait+notify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条件队列
的同步。JVM为每个对象都内置了监视器,与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条件队列Condition对应。
条件队列本身很容易理解,但join()方法使用wait()的姿势让人迷惑。它将Thread实例s作为条件队列,共享于父线程t1、子线程t2中——Thread实例s既能够被创建它的Thread实例f访问,也能够被它自己(this)访问。可读性很差,不建议学习。
那么,如何使用wait()才更容易理解呢?可参考Java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中的“实现二:wait && notify”,使用明确可读的条件队列。简化如下:
public class WaitNotifyModel implements Model {
private final Object BUFFER_LOCK = new Object();
...
private class ConsumerImpl extends AbstractConsumer implements Consumer,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su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BUFFER_LOCK) {
while (buffer.size() == 0) {
BUFFER_LOCK.wait();
}
Task task = buffer.poll();
assert task != null;
System.out.println("consume: " + task.no);
BUFFER_LOCK.notifyAll();
}
}
}
private class ProducerImpl extends AbstractProducer implements Producer,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duc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BUFFER_LOCK) {
while (buffer.size() == cap) {
BUFFER_LOCK.wait();
}
Task task = new Task(increTaskNo.getAndIncrement());
buffer.offer(task);
System.out.println("produce: " + task.no);
BUFFER_LOCK.notifyAll();
}
}
}
...
}
BUFFER_LOCK
即是内置的条件队列。所有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都共享BUFFER_LOCK
,通过BUFFER_LOCK
的wait+notify机制实现同步。
- notify()和notifyAll()接下来讲。
- 之所以命名为
BUFFER_LOCK
,是因为同时还要在将BUFFER_LOCK
作为内置锁来使用。命名为BUFFER_LOCK
或BUFFER_COND
都是可接受的。
notify()与notifyAll()
可以认为notify与wait是对偶的。s.wait()将当前线程c放入Object实例s的等待集合中,s.notify()随机将一个线程t从s的等待集合中取出来(也可能不是随机的,这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实现。但很明显JVM的使用者不应该依赖其是否随机)。如果s的等待集合中有多个线程,那么t可能是刚才放入的线程c,也可能是其他线程。
虽然我们通常说“wait+notify”机制,但是使用更多的是notifyAll()而不是notify()。因为notify()只能唤醒一个线程,并且通常是随机的——而被唤醒线程所等待的条件不一定已经被满足(因为多个条件可以使用同一个条件队列),从而会再次进入等待状态;真正满足了条件的线程却因为没被选中而继续等待。这类似于“信号丢失”,可以称为信号劫持
。
notifyAll()则一次唤醒全部等待在该条件队列上的线程。虽然notifyAll()解决了“信号劫持”的问题,但一次性唤醒全部线程去竞争锁,也大大加剧了无效竞争
。
关于notify()与notifyAll()的自问自答
如何同时解决信号劫持与无效竞争?
不过,只要保证notify()每次都能叫醒正确的人,就能在解决信号劫持的前提下,避免无效竞争。方法很简单,禁止不同类型的线程共用条件队列。具体来说:
- 一个条件队列只用来维护一个条件
- 每个线程被唤醒后执行的操作相同
使用join()方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线程调用notify(),如何唤醒线程t1?
为了方便理解,前面事件8(线程t1中,Thread实例f发现Thread实例s不再存活)采用了不正确的描述。在事件8之前,线程t1已经处于阻塞状态,从而Thread实例f无法发现s是否不再存活。那么,使用join()方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线程调用notify(),如何唤醒线程t1?
在线程t1死亡的时候,JVM会帮忙调用s.notify()(或非正常死亡时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以唤醒线程t1;t1中做判断,发现s不再存活,便能够正常只是后面的逻辑。
这是必要的。假设JVM不会帮忙(调用s.notify()或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线程t1被用户从操作系统中强制杀死,那么在条件队列s上等待的主线程t0将永远阻塞,而不知道此时发生的异常情况。
同时,这种帮助在JVM规范下没有副作用。因为JVM要求用户从wait()方法返回后检查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如果用户编写了错误的同步逻辑,使得线程t2正常执行结束后,条件仍不能得到满足,那么虽然JVM的“帮助”使得线程t1提前唤醒,但wait()返回后的检查使线程t1再次进入阻塞状态,符合用户编写的同步逻辑(尽管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线程等待条件队列,那么notify也不会做任何事。
wait+notify的配合过程
仍然用Thread实例的状态代替线程的状态。
1. 调用wait()前
调用wait()前,线程t1对应的Thread实例f、t2对应的s都处于RUNNABLE状态:
image.png2. 调用wait()后,调用notify()前
在线程t1中调用s.wait()后,其他线程调用s.notify()前,t1对应的f转入WAITING状态,进入对象s的等待队列(即,条件队列);s不受影响,仍处于RUNNABLE状态:
image.png3. 调用notify()后
假设在主线程t0中主动调用s.notify(),那么在此之后,线程t1对应的Thread实例f转入RUNNABLE状态;s仍然不受影响:
image.png本文链接:条件队列大法好:wait和notify的基本语义
作者:猴子007
出处:https://monkeysayhi.github.io
本文基于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发布,欢迎转载,演绎或用于商业目的,但是必须保留本文的署名及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