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掉进了情绪的黑洞。
忙碌嘈杂还有各种纷乱让人应接不暇。
二宝最近应该是到了敏感期,各种哼唧,各种粘我,一言不合就暴躁、哭闹。
以前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喝奶准时的像闹铃,最近夜里凌晨会喝一次奶,然后睡到七点还不起床,而且要我陪着他一起,不然就各种作妖。往往他还没搞定,姐姐又开始喊我!
而且是,只要妈妈,喝奶要妈妈,穿衣服要妈妈,拉臭臭要妈妈…
我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他就在门口拍门大哭,不然就是满地打滚,嘴里喊着:“我要我妈妈…”
女儿在卫生间门口一直喊我,我被彻底的点燃…
后来,我仔细想,其实孩子们只是在那一刻需要我,而我的情绪来自哪里呢?
来自,她们为什么不要爸爸、不要奶奶,只要妈妈?
来自,为什么在我需要缓口气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安抚他们?
最重要的是,我在那一刻里好像又回到了他们小时候那些狼狈不堪的至暗时刻。
大家都说,有了孩子后,爸爸只有在上厕所的时候才是自己的,可以抽根烟,可以刷手机,可以放松那么一瞬间…
而妈妈呢,妈妈就连上厕所都不是自己的,孩子的哭声让我感到烦躁和绝望,可当我打开门,看着他们哭的鼻子小脸通红,涕泪横流,我的怒气就败下阵来,只得伸开双手抱起他们,然后去抚慰他们的情绪…
所以,孩子为什么非要我呢?
大抵是我陪他们陪的最久,更能理解他们,贴近他们的心声心,成为了他们的情感依附。
就像大宝喜欢平整和秩序,爱穿裙子,不喜欢裙子皱起来,让我一直帮她整理,她放的东西顺序不能乱,喜欢吧上衣扎进裤子里,衣服和鞋子要自己搭配;二宝喜欢穿袜子,而且必须要把秋裤扎进袜子里,要把短袜拉到膝盖上才算到位,洗完脚就得立刻穿,睡觉也不能脱…
有时候真的让人特别抓狂,但当我真正理解和接纳了之后,他们真的快乐了很多…
我的孩子们,他们高需求、高敏感是与生俱来,可能是基因遗传,又或许与其他什么有关,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
作为父母的我们,唯有接纳和祝福,才能让她们越来越好,反之,只能将他们逼进死胡同…
如果我们是肯学习,有智慧的父母,我们可能用更好的方式去引领她们,让她们把这些性格的特点变成他们的天赋与优势,赋能于他们的人生之路。
让她们活成自己,过的更好,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意义啊…
在这些事情里,也看到了老公、公公婆婆的爱和配合。
比如小马周末会安排好时间专门陪孩子,带他们要,比如婆婆通过抖音的育儿育儿知识,最近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能共情孩子,让孩子少了很多焦虑…
虽然有时候并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那样,但是一家人都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松弛的生长环境,为建设好我们的家庭而各自做出改变和调整,其实我们已经进步了一大步。
所以,当我正向的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情绪就已经消融了。
这里有一个秘诀是,别抱怨,别不甘,别让自己当无能无力的受害者,去创造,去解决!
我和小马基于这是事情积累的情绪也说的不大愉快。我一边撸妆,一边叫女儿起床,决定出门,眼不见为净。
我遇事的一般应对机制就是,脱离环境。谁让我不爽,我就脱离谁,哪儿让我不爽,我就脱离哪儿。以前我一个人时,我行我素,全然不考虑任何。可如今有了孩子,我多半还是需要考虑她们,我打算带女儿吃过早饭,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书,到时间在送她学画画。
小马叫了我好几遍去吃饭,我都没理他。后来我情绪的消融来自哪里呢?
是我看到他正在积极的准备孩子做手工用的东西,非常的仔细。我也就觉得那些事情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果经》里面讲的“心量”,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而心量是什么呢?比如你看天空,你骂它,它没有回音;你用弓箭射它,它没有受伤;你用大炮打它,也不会打到它。它是虚空。但是,它养育了天地万物,产生了天地,有这个虚空才有这个天地,万物都在虚空里面,在天地的孕育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
我们的痛苦,很多时候来自我们的心量不足,如果我们的心量跟虚空一样的时候,又有什么放不下吗?
心量大到虚空,自我就会消融,就没有了我执。
放下一件又一件让自己不甘、委屈、难堪的事情,撑大我们的心量,恢复生命本来的质地,让我们离幸福更近。
所以,情绪的消融的秘诀是什么呢?
是对自己对别人的接纳,是自我的觉知和洞见,是发现别人的爱意与优点,是我们越来大的心量。
这些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