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过的国产电影并不多,但《芳华》绝对是最好看的一部,没有之一。
一
《芳华》让人感触很多,既有青春的美丽,也有人性的丑陋。至于后者,在女主人公何小萍的遭遇中暴露无遗。
进入文工团的那一刻,何小萍幻想着拥抱新的人生,却不知弱小的她根本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在这里她遭遇了另一种折磨――群体性冷暴力。周围年轻的战友就像绽放的玫瑰,但何小萍闻到的不是芬芳,总是不断被无情地刺痛。
从开始“偷”军装拍照起,何小萍就被划为另类,遭受战友们各种排斥戏谑。比如,集体排练舞蹈时男舞伴朱克故意说她身上有味儿,不愿碰她一下。这简直就是赤裸的暴力,虽不会伤及肉体,但却残忍地践踏别人的尊严,造成巨大心理伤害。 这种群体性的冷暴力让何小萍的命运彻底成为悲剧。
二
每个人的芳华都应得到呵护,但现实并非如此。《芳华》原著中的故事基本都有真实的原型。虽然何小萍那一代人的芳华早已逝去,虽然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人性中的某些丑陋却从未消失。 比如,群体性冷暴力。
有时人就像兽类一样,靠着灵敏的嗅觉辨别群体中的弱者,然后施以暴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加害者都是“主谋”,很多人只是随大流,是“从犯”,他们主观上或许并无太大恶意,只是想站在强者的一边,下意识地自我保护,但此种行为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我上初中时后排坐了位开朗的女生。不知从何时起,她和周围女生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曾经的好朋友开始集体排斥她,疏远她,有时对她指桑骂槐,她越来越沉默。
初二寒假前,这位女生开始咳嗽,那些女同学就说她是在装病。寒假过后,班里同学都按时返校,那位女同学的座位是空的,她再也没回来。听说,大年初一那天她死了,得的是白血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生前的那段时间她内心肯定也很痛苦。
三
回想起初中时代,大家都还幼稚,但这不能完全为冷暴力开脱,因为这种病毒一直附着在我们身上。
和一般暴力不同的是,冷暴力往往让受害者感到沮丧和无力。如果有人骂你一句,你可以回敬两句;有人打你一拳,你可以还击两拳。但是面对他人的疏远和冷漠,你往往难以应对。特别是面对一个群体的冷暴力时,你的内心会无比沮丧。
我上大学时,听说班里的女生“派系”分明,虽然在教室里看不出端倪,但回到宿舍就暴露无遗。宿舍,有时候是“冷战”战场的代名词。 男生之间的关系就单纯很多,宿舍里大家嘻嘻哈哈,即使有冲突也延续不了72小时。可就在大四那年,我们的宿舍出了状况,听说有个室友是同性恋,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疏远他,不再主动和他说话。说实话,这个室友为人随和,之前特别招大家喜欢。即使他的性取向真的不同,我们当年也不应对他那么残酷。
直到毕业,我也没和他认真说过一句话。现在想起来,我非常自责。
四
群体性冷暴力还存在于职场之中。
我参加工作前,单位里的同事之间就爆发过冷战。听说有一次两个女同事因一方背后对另一方闲言碎语,结果两人发生冲突,之后大家就开始冷脸排斥那位说闲话的女同事。再后来,理亏的女同事哭过无数次后才挺了过来,但她内心至今无法擦除当年的阴影。
朋友小李特别郁闷。小李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为人正直,不喜欢拍马屁,由此和一位主管领导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公司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聚餐,出乎小李意料的是,以前同事们还和他敬酒,但自他和领导关系出现摩擦后,很多年轻同事敬酒时把他当成空气,虽然其中的一些同事根本不被那位领导主管,虽然那位领导仍向以前一样和他敬酒。
“他们在站队,在向权力表‘忠心’。”小李无奈地说,“通过这件事,我也读懂了人心。”
其实,小李像何小萍一样遭遇了群体性冷暴力,这种暴力丑陋无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