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关系的产物,没有了关系,也就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身份,没有了身份认同,恐怕到时候对于我是谁都会有产生疑问和困惑。从某些方面来看,人只有生活在社群中,才能够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没有意义的人生,也很容易让一个人丧失了做事情的动力。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会有一些人愿意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很大的概率是不被所处的群体认同。在熟人社会之中,也可以说,人们的选择空间很小,循规蹈矩的生活或许是最佳方案。要不然,某些个体一旦被生活的群体视为另类,这个被视为另类的个体,在这个群体中将很难有拓展的空间。
比如说在一个封闭的村子里,如果一个外地人来到这个村子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难融入这个村子里面人们的生活。此时,这个外来的人必须要学习这个村子里的各种习俗,才可以被这个村子里面的人们接受,从而有可能融入进这个村子里面生活。
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原子化模式,可供选择的空间更具有多样性。那些有自己意愿的人也就不愿意过原来循规蹈矩的生活,当他们遇到对自己做事情的方法认同的群体,也必然会很快的融入其中。
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假如说那一个外地人在学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仍然不被村子里的接受,如果相邻的地方有其他的村子,他就可以选择离开那个村子,到其他的村子里面活。当然,这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需要重新学习当地的生活习惯,为的是降低与当地人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子化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颗粒度进一步缩小,人们的选择空间更大,相应的也更具有独立性。这里的独立与融合并不矛盾,人们更多可能会走出原来的空间,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去选择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看一下现实之中的人们,有几个人还是原住地的居民,大多数时候都是随着父母的工作变动,从原来的地方到了现在的地方,在迁移的这个过程中,那些落户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的居住地。进一步的来看,人们到了某个地方,不仅学会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自己本地的生活习俗,这些生活习俗经历了融合之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生活习俗。
某个角度来看,人们的自我也会在关系中构成,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可能构造出来什么样的自我。另一角度来看,那些构造出来的自我也会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最开始的自我是一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会有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当进入了社会,有了同学和老师这样的关系,于是发展出来了同学和师生之间的自我。顺着关系发展的脉络,会有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自我,朋友与亲人之间的自我。
某个层面上来看,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就会在这样的关系中构成一种什么样的自我。当然,一些关系会随时发生变化,那些处于变化之中的自我也是不稳定的,还有一些关系是稳定的,处于这样状态之中的自我就是稳定的。
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每一种自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发展出新的关系,就会在关系之中构成新的自我。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对当下的自我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对此时的关系不满意。所以,建立一个理想的关系,就可以在关系之中构成一个理想中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