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 关系中自我的四个层次:
1.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
2. 在不同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
3. 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
4. 从关系的视角出发,我们思考问题的维度会发生重大转化。
- 从关系的视角,能拓展改变的空间。
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1. 在回应前,先想对方把我们放到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
2. 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有问题;
3.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是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前提要真诚的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关系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
- 关系的语言,是对人不对事。如果关系好了,什么事都可以谈;
- 如何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直面关系、讨论关系;
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来回应别人说的话;
在讨论事情前,要先思考怎样才能在角色上达成共识。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通过固定角色抹杀人更多的可能性):
1. 在家里或团队里,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2. 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3. 角色错乱,系统中的某些人承担了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上,常发生于家庭成员间。
不安全依恋:爱为何会变成牢笼
- 不安全依恋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1. 如果父母的问题,尤其是母亲的烦恼占据太多注意力,我们就很难有好奇心探索世界,也很难发展出技能;
2. 如果因为不安全感而习惯观察别人的情绪,就容易对别人反应敏感,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
3. 不安全的依恋会让我们和母亲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很难发展自我,缺少自我的成长空间。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 三角关系中,当一个人一直是另外两个人的解决矛盾的工具时,这个人就被三角化了;
- 三角化会带来的问题:
1. 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的隔离,对自己的无奈保护,让三个人都陷入孤独;
2. 扭曲我们的情感,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 让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做好。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会互相指责
- 思维源头:个体视角导致因果思维,因果思维引发对错思维,从而产生冲突;
- 用关系思维看待责任问题:
1. 关系里人的行为相互塑造,没有明确的英国,也没明确的对错;
2. 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的事,承担起自己在关系中应承担的责任。
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 思维根源:被三角化的人容易产生的一种典型心理,把别人的矛盾变成自己的问题;
- 人与人需要保持边界,警惕好心突破边界,最终损害彼此的关系。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 关系纠缠的两个特点:
所有纠缠都包含相互加强的循环;
所有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 纠缠的本质:不愿意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不愿就此放手;拼命想改造对方。
- 摆脱纠缠的伤害: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摆脱纠缠,发展自己。
课题分离:如何解决关系问题
- 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解决三种典型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
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更成熟
- 自我中心阶段:觉得世界和他人围绕着我来运转的,别人对我们好是理所应当;
- 他人阶段:逐渐意识到和他人的差异,并把差异理解为冲突;
标志一: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顺从或反抗;
标志二:难以容忍差异
- 独立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分清自己和别人的课题,理解他人,尊重自己。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 独立意味着孤独:独立在心理上才真正断乳,失去了抱怨的理由和资格;
- 独立不会加剧人与人的隔离:独立会让人之间的支持、帮助回归本心,出于本能的爱和同情;
- 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自发自愿的选择才是,没有任何关系是绝对的。
- 关系让我们迷失,也让我们找回自己。只有放下关系的纠缠,才知道自己真相想要的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