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墨子》:先秦语录体散文

作者: 寒江晓瑟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15:58 被阅读0次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分封解体,礼崩乐坏,贵族阶级对文化教育的长期垄断被打破了,由此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很多既定格局都陷入重新洗牌的风潮之中。

从文化层面来说,民间兴起聚徒讲学之风,下层民众终于迎来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形成人才辈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各种学派、各种思想应运而生,由此产生史上最赋盛名的百家争鸣的现象,这在以往阶级分明、秩序井然的夏商周时代是不可想像的。

从文学层面来说,为宣扬自己的主张,新思想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于是,以探讨人生、研究社会、弘扬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诸子散文便勃然兴起。

诸子百家主要有墨,儒,道,法四大学派。

诸子散文包括《论语》《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其中,《论语》《孟子》《荀子》为儒家著作,《道德经》《庄子》为道家著作,《墨子》为墨家著作,《韩非子》为法家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多为语录体散文,代表作有《论语》、《墨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汇编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表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思想政治主张、道德伦理观念。

此书言辞简约,浅近易懂,细品之下却觉意蕴深远,尤为难得的是在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原文200余字,通过师徒五人的对话,完美展现了各自的志向与性格特征,子路的直率、冉有的稳重、公西华的缜密、曾皙的淡泊跃然纸上。

作为儒家经典,《论语》可谓博大精深,儒家仁、礼、中庸等核心思想贯穿始终,是研究儒学的必备书籍,为后世留下一些耳熟能详的金句,比如“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宋代时,《论语》被列为四书之首,成为影响我国士大夫的主流思想。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墨子言行的记录,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研究墨家思想的基本资料。

全书的中心理论为“兼爱”“非攻”,应“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掠夺战争,也提倡节俭,主张“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在政治问题上,书中提出了“尚贤”的主张。

《墨子》一书表现的思想比较亲民,有较多积极意义,在思想发展中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可磨灭。可惜的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家思想逐渐成为“绝学”。

在写法上,《墨子》体现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特征。

相关文章

  • 《孟子》的文学特点

    先秦的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和《韩非子》。那个时期,百家争鸣,各...

  • 第十五章、那一年冬天的回忆

    第十五章、那一年冬天的回忆 大道至简,至仁至圣——《论语》。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

  • 2018-1:有趣比有用重要 - - -大成亲子读书会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

  • 《论语》——读书人的必读之物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

  •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才值得交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

  • 论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各章各节独立成篇...

  •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最喜欢的十句话)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46)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一、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 老子:《道德经》 墨子:《墨子》 孙子:《孙子兵法》 孟子:...

  • 传统文化:3.《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论语》刍论

    《论语》,是一部以对话形式,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幼便知,如雷贯耳,响彻云霄。 作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和《墨子》:先秦语录体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um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