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日 晴
自从开始学国画以来,经常听到老师说到一句话,尤其是调色的时候,在调曙红的时候,老师会说,要加一点胭脂,为了去去火气,还有在调酞青兰的时候,说要一点花青或者墨,也是说要去去火气,我当时很奇怪,觉得这曙红里有火气吗?还有酞青兰里面有火气吗?我怎么感觉不到它的火气?
后来,学画的时日稍长,在临写那些古画的时候,对于古画的色调,老师也经常会说,不管我们怎么调色,都会和古画的色彩有差距,因为古画的色彩已经没有了火气,这才让我有点恍然,原来这火气是一种崭新的东西带有一种感觉,而古画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已经让它的火气一点点地掉落,只余着一种安静的笃定的光芒,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就是那样一种从容的味道。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据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收藏热,目前正是第五次,第一次是在北宋的末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今在收藏圈比较出名的北宋瓷器,汝窑就是其中的一种。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越明诚都很喜欢收藏,婚后,他们就喜欢一起去逛相国寺,每得到一件古董器物,就会非常高兴,有时候为了买一件心仪的东西,甚至还要当掉衣服去凑钱。后来,两人移居青州,家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古董,后来李清照要南下和丈夫会和,各种各样的东西装满了15车,另外老家还装满了10间房。如果到了今天,李清照一定是富豪的级别了。
第二个时期是明代嘉万时期,一般来产,对于明朝,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不理朝政的皇帝,还有做木匠的,总之对他们的印象都不太好,可是,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明朝的历史档案大多被毁,真实的明朝已经很难再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但是明朝的富庶非其他朝代可比,只需要看看明人的服饰就可见一斑了。明朝的器物更是相当的精致。在这样的时代,收藏成为一种必然。
第三个时期清代康乾盛世,康熙至乾隆年代前后长度约100年时间,其间社会安定,国库也非常的充盈,尤其是乾隆朝,这位风流皇帝不仅十下江南,他还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器物,说他是古今第一大藏家那真是名幅其实,臣子进贡时都会把从民间搜寻到的各路奇珍异宝进献给他。
第四个时期晚清到民国,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灾难期,大量的文物被抢夺或贩卖到异国他乡,这时期古玩行业高度繁荣,诞生了琉璃厂,东四牌楼、东华门、炭儿胡同等专业集中经营古玩的一条街。一批非常著名的爱国收藏家也应世而生,以张伯驹先生为代表,为了把那些珍贵的字画收藏,不惜卖掉自己家的大宅子,甚至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再就是2008年到现在,是不是说的有点长了,有收藏家说,他们对古老的器物有感觉,新的东西往往找不到那种感觉,这个感觉就是新东西带着一种火气,又说到火气,旧东西就没有了这种火气。推物及人,是不是人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说那个年轻人是毛头小伙子,他们行动带风,火气十足,及至过了中年,尝到了许多生活的教训,火气渐消了。
我总是想,既然是新画的东西,又不是要造假文物,为什么要去火气,新的就是新的,带些火气又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