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之路(四)

作者: 老顾闲聊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11:09 被阅读0次

    续《我父之路(三)》

    黄浦区纺织品公司是全市最大的一家纺织类公司。黄浦区是上海市的核心区域,这家公司旗下在区内既有生产厂家,也有相关门店分布在整个区内的各个地方。我父亲进入黄浦区纺织品公司后被分配到名叫“劳动绸布商店”,在这个单位工作的时间为最长,后来又被调到同行业的名叫“利群绸布商品”门店,这两家门店的员工大概在五十人上下,都位于上海市东昌路上,那是一条浦东最繁华的大街。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乘坐渡轮可直达东昌路。在这两家单位里,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到退休。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上海市内物资供应非常紧张,可以说有钱都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基于这种局面,上海对一些非上海老居民进行了动员,提倡他们为国家困难排忧解难,希望在上海外来上海工作的人,动员其家小离开上海,返回老家。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觉悟都非常高,国家的号召就是自己的行动。因此,我父亲独自留在了上海继续工作,而我们跟随着我的母亲返回了老家浙江,老家属于杭嘉湖平原,相对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我记得当年我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所以没有意识到城市与乡镇甚至农村之间的差异,在跟随我母亲返回老家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同或异样,从那时开始,我就成了非上海人了。

    如果用上海人习惯称非上海人为乡下人,那么从此我就成了上海人眼中的乡下人。

    当时我父亲自己仍留在上海,单位能提供宿舍,当时他觉得上海的房产不处理掉是浪费,不久他便把位于上海芝罘路上的小房产卖给了房管所,当时的价格非常便宜,价格为700元。当然不能用现在上海中心地带的房价相比,前几年上海的朋友告诉我,当时的房产如果不处理而是放到现在,价值得好几千万元了。是的,北京路与西藏路交叉口附近的房价是天价,高得可以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力。

    关于他响应国家号召和卖房产的事,我后来曾与我父亲聊起。我夸他,你是一位非党员做了一件比一般党员还高尚的决定。我父亲习惯听众党的号召,上面说什么,他就执行什么。当时我的几位在上海的亲戚也先后离开上海返回老家。尽管国家后来对这些曾经为国家的暂时困难排忧解难的人在经济上给予了补偿,但他们离开后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确实远不如上海市民。

    另一件事就是问我父亲为什么要把自家的房产给出售了?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当时我们跟随母亲回老家,而老家的房子需要修理,这样就需要资金的保障。出售上海的房子,考虑上海的房子他可以不住,而去住单位的宿舍,同时为修建家里的房子做好准备。

    1969年下半年,我家的老房子进行了“折旧建新”。

    老房子由六间房子组成,规格大小、结构模样都是相同的,不过东侧的两间作为生活辅助房使用,或者说,以堆放摆放杂货为主,如同现在城市里的公寓房装修时得考虑储藏室一样。而西侧的四间为生活起居房,自然西侧的比东侧的讲究一些,比如都铺设了木地板,地面干干净净,我们小时候都需要擦拭地板,让地板保持干净,这样我们可以坐在地板上玩自己想玩的东西。

    这样的房子长年失修,再加上我们先前居住在上海,这里的房子只有我奶奶一人居住,所以整个房子是需要修理或拆了以后新建。

    关于修建的续文,明天再讲。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父之路(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vy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