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到,各种非议声也频频出现,有人列举春节传统的“七宗罪”,大概是敬神、祭祖、压岁、拜年、请客、放炮和赌博之类。春节似乎成了社会的糟粕,欲废弃而后快,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讲真,春节是一种传承,大家聚到一起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阖家团圆、朋友相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90842/5e34360af2ab8afd.jpg)
春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离不开胡吃海喝,吃喝玩闹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春节到来时,人们全家喝椒花酒(椒柏酒)、屠苏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古人十分重视酒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没有一页不提到酒。虽然现在人们不是那么讲究,但还是要注重最起码的酒礼,就是要礼让长者、尊者、贤者。所以不喝酒就不能称之为春节,要喝就一定要尽兴。春节被喝废也是常有的事情,今天就说说那种被喝废的体验。
酒量有大小,但是一旦开喝,那就顾不得每个人的酒量了,一切按着酒桌上规矩来办。一般长辈们就开始发话了,酒怎么倒,该怎么喝。给长辈敬酒要到位,平辈之间互敬也不会偷奸耍滑。不喝则以,一旦加入战局那就一视同仁了,尤其是春节,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顾虑。而同一桌人喝酒,最怕有几个特别能喝的长辈,不光能喝还喝的快的那种,基本上一旦混战起来像我这点酒量就往往容易被喝废。
记得有三四年前有一次跟几个能喝的舅舅喝酒,他们都是好喝酒的人,酒量大概人均一斤多。我不自量力总是想着春节嘛图个开心,陪他们喝点。后来就悲了剧了。一人发一个大杯子,印象最深的是,那酒杯跟筷子差不多高,五斤装的白酒正好5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干了。郁闷的是,他们是喜欢喝酒、不带吃菜,然后很快很快就把酒干完了,我实在没法续杯了,就了几瓶啤酒。结果他们喝完就去玩牌,而我直接去吐。
酒醉后的人仿佛立马换了身份,有的对人推心置腹,吐露衷肠,令人热泪盈眶;有的会哭哭闹闹,像整个世界都欠着他的;有的喜欢骂骂咧咧,嚷着要找人干架;有的喝多了则拉着别人一起喝,一直说自己没醉……
而我喝醉后总觉得非常清醒,喜欢找人说话聊天吹牛,如果醉的厉害就特别开心,感觉全世界都很美好。当然那次多了之后就完全丧失了自我,除了笑闹,全身燥热,在零下几十度的冰河上乘凉,跟那些冰钓的人拉呱,跟那些冰面上玩耍的人玩耍。
等酒劲过了消停下来,已经到晚饭时间了,几位舅舅又聚到一起喝晚饭酒,我被拉起来继续喝了几两,实在是忍不住又吐了。他们一人喝了大半斤各自散了,留下我被喝废在夜色中寻找药店。从此我对浓香型的白酒就相当抵触,闻到就觉恶心。
当然春节被喝废和工作应酬被喝废完全是两回事。一来春节喝不喝确实完全由着自己——开心就喝,不想喝也行;二来都是家里人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说话喝酒完全敞开内心,不用时刻小心翼翼的伺候谁;三来就算喝醉也可以完全放开,不用担心喝醉后的事情,总会有人安排好。应酬可不一样了,即使再醉总是努力保持清醒,努力控制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需要照顾客人、需要买单、需要送别客人,哪怕是断片也得一一安排好之后回家再断,有时候第二天醒来断片还担心着昨天是否发生过什么不该发生的。
所以春节被喝废跟大家认为畸形的酒桌文化完全是两回事。这其实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一种开心的放肆,喝就喝了,醉就醉了,开心就好,真的不用想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