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历史,以纪年形式来记录这片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哪些故事,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过去人物的是是非非,让历史更贴近现实。每周一更。今天说的是公元前127年左右的一项政策——推恩令,一纸政令消除潜在地方近百年的武装威胁,让皇帝更像皇帝。
说到推恩令先说说推恩令是什么玩意,推恩令是公元前127年左右汉武帝刘彻采取主父堰的建议,让地方诸侯王死后除了有世子继承王位之外还要给哪些没有继承王位的庶子封地,当然封地是从先王的封地里面划分出来,也就是地方诸侯王死后嫡子继承王位同时也要给其他兄弟们一碗汤,哥哥吃肉弟弟吃骨头渣喝汤,从这里看来汉武帝完全是为了庶子们争取福利的大福星,把这些当做恩宠分发,美其名曰“推恩令”。
说道这里很多人都在想,现在小学生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几大名君,不管真假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都是赫赫有名,尤其汉武帝出征匈奴,把汉朝声势壮到最大化,为什么还在这里关心其他旁系血脉几乎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异性兄弟叔侄的生活状态呢?这里就要先从他太祖地痞刘邦说起。
刘邦曾经只是个地痞小混混,所谓做过亭长也就是村里某个生产小队长,算不上什么很有地位的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晋升潜力的底层人之一,在垓下之围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后便把老赢家奋斗了几百年才统一的江山夺到自己的手中,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长治久安,不跟秦始皇那样刚刚统一了十来年就地方造反,不仅管理好自己的江山,反而把自己的子孙都送到死亡的边缘,作为一个帝王将帝国维护的长治久安,子孙万世绵延不绝才是首要任务,所谓什么为了劳苦大众奋斗终身不过是用来忽悠的一群不明是非的傻子的接口而已。秦始皇统一时做过几件让后代史书上一直记载的事情,现在在小学生的历史教材中都能看见秦始皇很残暴,焚书坑儒更是令人发指。
说到焚书坑儒会在其他故事中写出,大致就是因为几百年的群雄争霸的时代结束了,秦帝国应该是延续郡县制还是继续分封诸侯让秦国的皇子皇孙去帮助帝国镇守四方,一个朝代新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弥补上个朝代的缺漏,反面教材就在眼前,在这一方面秦始皇选择郡县制,害怕几代之后那些血脉不纯的皇室会在地方分裂再次出现春秋战国。刚刚当上皇帝的刘邦页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是实行郡县制地方上没有自己的人,那外人值不值得自己信任这是一个心头大患,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宗亲又能怎么样,几代之后还不是照样不听朝廷的。另外除了宗亲那些在楚汉战争中封过王位的功臣们肯定不干,都是一群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亡命之徒,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别人不说,光是楚王韩信一个人就绝对能把刘邦给活活玩死,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个人素质有限的刘邦可是快被逼疯了。
后来折中一下,功臣照样有封地,把自己宗亲也有封地,可能是用来去地方上钳制非刘姓诸侯的棋子,不过这个地方王的丞相太傅要由中央派出任命,其他的都是地方王说了算,丞相相当于二把手了,太傅是继承人的老是,给诸侯王从小洗脑要忠于朝廷,在其他地区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管理地方,乍一看有种地方分三权,相互牵制的意思,本以为这样高枕无忧的刘邦在他死后没几十年地方诸侯王就开始反抗中央了。
汉朝刚开始的时候朝廷政治有点混乱,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国家休养生息方面政府还是办了点实事的,国家政令顺利实行,农民生产风调雨顺,文景之治成为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盛世照样有盛世的烦恼。楚王韩信被一剪刀捅死之后地方异姓诸侯都收敛装孙子了,刘姓家族的诸侯王开始做大,隐隐有种要跟中央朝廷分庭抗礼的趋势,凡是能够让国家繁荣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庸才,别说地方诸侯王正在逐渐做大,就是一直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皇帝不一定放过你,更何况几个做大比较大的诸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皇帝一直吃不好,睡不好,天天忧心诸侯王,这时候出来一个叫晁错的人,听着名字就是朝廷的错误,给当时的皇帝汉景帝(汉武帝他老子)建议,说是削藩,先从大的下手,楚,赵等战略要地并且势力大的开始,一些小的诸侯就直接顺从了,一些大国肯定不会这么听话,吴王刘濞为首的赵国,临淄等七国开始反抗中央政府,理由很简单,跟皇帝说咱们都是姓刘的,你坐拥天下,给亲戚们一点封底怎么了,现在听一个外人在你面前瞎掰就要不让这帮宗亲们活下去,为了大汉朝千秋万代,为了皇帝的圣明决定以身试法清除皇帝身边小人,美其名曰“清君侧”,看到这些诸侯王的脸皮也是厚到家了,这就是政客的手段,反正我手里有权有人,我想怎么胡说就怎么胡说,不服你来咬我啊。
原来相安无事的时候皇帝只知道诸侯国很强,但是不知道竟然这么强,能正面对抗中央军队,后来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算是把七国之乱平定了,但是中央也不提削藩的事情了,这成了中央和地方默认的事情,可以想象继续默认一百多年之后到时候又会是一个春秋战国开始,汉武帝刘彻,听听这个名字就是比较霸气,很有决断力的一个人,他即位后仍然想削藩,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也对中央做出妥协,一个诸侯国比一个郡大不多少,蚁多咬死象,你低调仍然不能消除我对你的必杀之心。
汉武帝吸纳一个叫主父偃(这名字起着真好,到哪都占便宜,真不知道他不被汉武帝一刀弄死的底气是哪里来的)人的建议,对地方诸侯国实行推恩令,这就出现文章开头的那段事情,那时候一夫多妻,鬼知道一个藩王有几个小妾几个儿子,虽然这项政策让嫡长子不高兴,但是让那些没希望做老大的不受待见的儿子得到了实际优惠,他们估计会在梦里笑醒,自己当上诸侯王了,虽然分地小不过也够自己遛遛狗,逗逗鸟了,这无疑是小人物的悲哀,成为别人手里的棋子,被人卖了还在高兴地帮别人数数多少钱,这样一来大国就剩下十城,小国就剩下一成,封底无限减少,随之而来的地方小国越来越多,很难再跟七国之乱那时一样形成群体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有句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诸侯儿子多了,有了封地难免有些人作风不正,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这刚好满足了汉武帝的需求,他不是傻,他是正想找机会灭掉一批效果,算是变想削藩,但是要是太直接了显得太过,大家都不是傻子,谁也不想把事情弄砸,偏偏就有这么一批人,估计刘彻能够感激死他们,把一些品行不正,有污点的诸侯直接削藩,小国没实力,又有把柄,这样大家就算有气也得憋着,再后来诸侯进贡的时候说你家米是去年的,你家珍珠光泽不够,你家马在首都大街上拉屎,你几天进贡左脚进殿这犯了大忌,一次性就去掉上百个小国,要是不削王的人把自己封地的铁,盐,钱的生产流通权利交给中央特派员,逐步把地方王架空实现其政治目的。
随着时间推移如此反复,最后让汉朝实现真正的大一统,有了和匈奴一战的能力,也算是结束了上古一直流传的“封建”政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