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给我发了一组照片,让查一下历史出处,于是根据图片所提供的文字开始搜索。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一块约两米长、八九十厘米宽的木匾,掐指一算,已历经近八十个春秋了,黑黝黝的土漆层也出现了剥落掉皮现象;也许是木板连接处不牢固的缘故,在左侧出现了约25厘米的断落木条,以至于将落款中的“年”、“軍”二字也一并丢失了。
从木匾的内容来看,这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陆军三十八军秘书(实为秘书长)姚警尘为送匾人被称“雷老太婆”的过七旬大寿题写的庆贺寿匾的字迹,正文为行书“大德必寿”;此寿匾恭贺人为“高尚志、赵永泰、刘永德、邵崇喜、李济成、陈恒义和李三魁”。
制匾人题的恭颂七人名木匾引语
雷老太婆是谁?不得而知,网上查而无考;七名恭贺人亦无考证出何地人氏。
然而,木匾上的“恭颂 大阃范雷老太婆七旬大庆”、“大德必寿”和“前署汉阴县长陆口(軍)第三十八军秘书姚警尘题 中华民国廿八口(年)三月 吉日 上之”的内容和严谨的字迹来分析,这是七位恭贺人邀请姚警尘给雷老太婆过七旬大寿特意题写的,这些字迹,都属于姚警尘的墨迹拓痕。
木匾的落款部分姚警尘题写后,由制匾人按照姚的字迹刻在木匾上,至于下边的“高尚志、赵永泰、刘永德、邵崇喜、李济成、陈恒义和李三魁 仝鞠躬”的字样,应该为制匾人的字迹。从制匾人的字迹来看,绝对是很见书法功底、娴熟制匾工艺的艺人。
按照一般的乡俗遗风,当推断为:此木匾系恭颂七人之中,至少有一位和姚警尘很熟悉,托付姚警尘题写的。该匾的制作受姚警尘的题写影响,严格地遵循民国款式要求,如“大阃范”就是旧词汇用语,表示美好的道德规范的意思;“大德必寿” 语出孔子《中庸》“大德必得其寿”。就是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在佛家是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这些词汇是很陌生的,可见姚警尘当年的文化底蕴了。
一块匾折射出的是文化的厚重和深沉,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载体,比起今天的过寿送钱、送寿糕来,这一块木匾更有历史价值。
期待有对这方木匾熟知的人出现,告诉我们那段尘封的事实故事。
附:
姚警尘(1905~~1955) 户县大王镇付村人,姚家三兄弟中行老三。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想影响,在从事教育中,目睹国民党户县县党部欺压人民作恶多端的事实,曾带领学生捣毁县党部,驱逐了国民党党务指导委员刘秉汉、许评之和伍步升。1930年,姚警尘在杨虎城举办的陕西行政人员培训班受训。结业后,被派任石泉县长,后调任汉阴县长。劭力子由甘肃省调陕西省接杨虎城主政后,姚警尘离开汉阴县到南郑县赵寿山部任中校秘书。期间,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拥护CPC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常为抗日救亡刊物撰写文章,激发将士的爱国热忱,并代赵寿山草拟上呈杨虎城将军的《抗日意见书》。“西安事变”期间,他曾受到CPC人肖向荣、张文彬的帮助。“七七”事变后,随赵寿山转战晋、翼、豫等地,坚持抗日。1937年秋,随赵寿山返回西安途经延安时晋见了毛泽东。1938年秋,姚警尘在西安经吴德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