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混论和改革,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此时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过去的意识和崇拜在中国人中表现得特别强烈。这时期得各学派得创立者往往是一些大胆得改革者,但他们都认为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黄金时代,对过去的意识和崇拜表现得特别强烈(从尧舜禹、三皇五帝寻经验等)。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见到各处都是分封割据的混乱状态,无论在宗教还是世俗方面,都没有一种较高的权力可以赢得国民的忠诚。这种情形使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寻找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想政治的见解,结果是对实际政治影响微不足道,转而教育年轻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具有罕见的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孔子主张在不损害现存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坚持统治者有统治权力的同时,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
道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孔子的儒家学说互为补充,满足了人民在理智上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道家强调出世、天人合一。
与孔子学说、道家学说不同的是法家学说,法家人物都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关心改革社会,提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由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被秦统治者成功用来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不过随着相互的交流融合,相互取长补短,为统治者所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