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答应婆婆今天过去吃饭。早上起来干干这个,做做那个。看着时间一点点来到11点还是迟迟没有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随着距离中午11点半越来越近,我内心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收拾出门了,已经11:45分。
平时已经开始做饭的时间段了,我还在过去的路上。一边拉这女儿的手,跟她一步步下楼梯,一边提着袋子。
电话响了,是正在医院上班的婆婆打过来的:“你们过来家里了吗?”
我:“正在出门了。”
婆婆:“还没上来啊?!你爸爸要煮饭了。”
我:“嗯嗯,很快到了。”
面对婆婆的不满情绪和语气,我一阵委屈。
随着情绪的升起,头脑也自动无数编织起来。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的时候,我主动对自己说,现在我愿意放下所有的“念”,不抓取婆婆的认同,纯粹去享受这个“体验”。
放空头脑,停止思考,回到了感觉里面。
我专注在跟女儿是互动里面,同时全然地体验感受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焦虑”和“抓取”,这时候“允许”和“面对”反而让我升起了力量。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我停止试图用“头脑”去理解解释的时候。我清晰地“看见”了整件事情的真相:
我承诺了早上吃完早餐就带女儿去公婆家玩并做午饭。
实际上是我拖延导致做饭时间到了,我和女儿还在路上。
公公发现我迟迟没有去到家里,给电话婆婆问我们是否过来吃饭。婆婆因我没有按时兑现承诺,通过电话达不满的情绪和要求。
我违背了自己对公婆的“承诺”,这是我的“过错”,承担公婆的情绪其实是我违约的“责任”代价。
所以这里只需要“陪”我自己面对感受承担这些犯错的代价就好了。
全然地承担,没有任何“借口”。
任何选择都会有代价,我选择违约,代价就是对方的不满。这太正常了。
这时候我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有“觉察”的“观察者”。感受着情绪的“痛”,但却是有力量去面对的。
于是我从这次的体验里面收获到到:
【1】“按时”是一个我需要修炼的内在纪律。
【2】保持觉察,不找借口推卸责任,承担面对自己的“犯错”代价。是真实面对自己,在体验中成长,找回自己力量的捷径。
来到公婆家,我把女儿带去跟公公玩,二话不说马上煮饭洗菜忙午饭。这是我一个即刻“追补”的行为。
动作迅速做好饭菜的时候,婆婆和老公下班回来了。时间居然刚刚好,正好赶上12点40饭点吃饭。
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吃饭啦。早上的那个小插曲似乎从未出现过。画面被我用行动成功翻转了。
很多一起学习的小伙伴问我:
宁静,你为什么成长那么快?
宁静,为什么我参加过导师班甚至更多地面课程也活不出来?
宁静,为什么我在线上线下听课的时候绽放了,一旦遇到事情又打回原形,活不出学问呢?
大家想想哦,如果你千辛万苦拿到了德国最新研发的“新型手枪”。我拿到的是“小米加步枪”。
你把“德国最新型的”枪往身上的枪套一装,然后就算完事了。我提着“小米加步枪”每天进行至少一万次的“射击”练习。你说我们谁会是“神枪手”?
把学问单纯“装”在头脑里面,不保通过保持“觉察”,把学问运用在生活中,学问怎么可能变成我们的“智慧”?
其实,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是一体的,都是我们的体验。这里根本不存在我可以暂时“放开”学问去工作或者生活。等我不忙了,再搞学问。
学问不是“奢侈品”,相反,是我们的“磨刀石”,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网友评论
在升起念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一些话来表达自己对念的看见,也就是回应。比如说,我看到你因为暴食有一个自责的念头升起,你想告诉我什么呢。我会对你负全责,现在就专注手头的事情。
谢谢我的静静,我听明白了你说的话。
学问不是活在头脑里,也不是自己上了多少课,在哪里,和谁见面,参加了什么课程。
而是,我专注地知道我现在在打字给你回信息,这就是活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