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处的新思考

作者: G小姐的自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9:38 被阅读0次

    ​最近在与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对独处的思考。

    她问到我是不是一个比较少说话的人,我说是的,我喜欢独处,于是她便说到在现在这个时候,其实独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并且令我惊讶的是,表面十分外向活泼的她说她也喜欢独处,只是时间不会太长,会控制好时间。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长期以来,说独处有好处的文字见得不少,声称是内向者的我也比较喜欢独处,于是独处的时间会占大部分,并且觉得关注在别人身上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是集中在自己身上比较好。我并没有想过独处的坏处。

    这里,先对独处本身重新作一个探索。

    首先,独处的好处毋庸置疑,它能让我们远离人群的喧嚣,变得专注与安静,进入心流状态,从而能更好地观察周边,有更好的灵感。很多伟大的想法也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得出的。这种独处大多是主动的、内心踏实的、精神自由的。

    但也有另一种独处,只是为了逃避社交的麻烦,觉得自己一个人更自由,又或者是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不得不选择独处。但真正独处时又可能会顾影自怜,内心还是空虚的。这种独处可以说是被动的、不得不进行的、内心空虚而并不自由的。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所说的这句话,可以大概概括以上两种情况:

    一部分人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们生病了,他们想要逃离;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选择孤独,是因为他们想要逃离,从那些生病的人身边逃离。

    于是,我分析了一下自己所谓的喜欢独处,其实两种情况都有一点,并非自己所说的那么”单纯“与”崇高“。

    独处时,的确可以干完很多事情,社交时,似乎很容易便消耗能量。对于我来说,独处的确是输入的过程,社交则是输出的过程。但有时候,独处也只是因为自己比较害羞,甚至是逃避责任。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独处,是不成熟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高效能人士七习惯》里面说到的成长三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PS:此书也绝对是经典!)

    依赖期,是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的阶段,这阶段的核心是“你”,即别人。指我们必须要有”你“的支持与帮助才能生活;

    当长大后,心智真正成熟时,我们可能会成长到独立期,这阶段的核心是“我”

    但独立期并非个人成长的极致,否则,这是对依赖行为的矫枉过正了!在独立期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互赖期。这阶段的核心是“我们”!

    宇宙万物唇齿相依,个人无法离群索居。大凡人类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就是明证。

    细想的确如此。我们在默默享受着身边的人为我们提供的安全与便利生活,也正是人类间的合作与信任,我们才有可能从动物进化成人类;但对于有那么多的人和事情需要我们尽一份力与责任,我们却充耳不闻,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我们与周围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整体,我们应该给予周围的事情恰当的关注,并且尽责任去给予。

    对照这个,更清晰地感受到,之前的自己,只是大部分处于独立期。但是,比独立更高的层次是互赖,比独善其身更高的层次是影响别人。

    所以,现在,需要往互赖期行进了!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爱与奉献等品格。而正是这个学习的过程,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觉知能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帮助到更多的人。

    但互赖并不意味着放弃独处,毕竟独处也有着十分多的好处。

    所以现在更应该是思考如何提升独处的境界。这种境界的独处不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它是为了自我复盘,为了反思与观察。这种独处并不会丧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觉察,相反,正因为有了高质量独处的存在,我们才更好地与周边的人发生互动和交流。总的一句,便是既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

    最后,个人觉得不必要太把内向者(倾向独处)/外向者(倾向社交)这些标签背负在身上。在真正的高境界下,根本无所谓独处还是社交,因为此时的心境总是平和的、澄澈的,无论是独处还是社交,都不会有消耗/积累能量的说法。没有逃避,没有在大脑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戏剧,永远积极地全然地投入到生命当中,时刻保持着觉知,感受存在的喜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独处的新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og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