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密集的参加阅读打开活动。先是参加了当当云阅读组织的21天打卡,看了《金阁寺》和《未来简史》。现在协助国文阅读器组织并参与了国文阅读21天打卡第二期活动。所以我关注到了幕布这个软件。
在这个软件中可以十分方便的创建出大纲笔记,甚至可以一键转换为思维导图(例如常见的xmind)用来提炼书中的观点,非常适合用来做阅读笔记。。
同一篇文档可以是这样的:

也可以是这样的:

这样的文档十分适合做读书笔记! 特别适合理清书籍内容的知识层级结构。
比如在国文第二期的阅读打卡活动中引导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用这种方法整理了本书的结构文档方便同学们回顾书本的内容。《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大纲笔记点击链接查看。
在什么时间做读书笔记
阅读节奏很重要,所以我不会再读书的时候做笔记
因为我使用的电纸书是当当light版本,一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直接再电子书内划线做标记,然后再导出到自己的印象笔记,最后再去整理。这样下来,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始终畅通的。而如果边读边做笔记,很影响自己的读书节奏。而如果节奏混乱,会直接导致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产生影响。所以我更推荐在读完书籍后在整理笔记,至少也要在一个内容节点完成后再整理,比如一个章节的结束,比如一个故事的转承。
结束一本书籍的阅读后要立即做笔记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一定要立即做笔记,第一长期重复仪式化的动作,更容易养成习惯。第二这个世界节点我们的对书中内容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时候往往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书中的重点内容。第三内容的复习和再整理,方便我们形成心理表征做到刻意练习。
读书笔记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的
读书笔记,不是读书心得,所以笔记应该尽可能忠实于原书的内容,当然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着表达书中的观点。但是不能刻意阐述,以免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无法再现原书的精准内涵。
对于致用类书籍,我非常推荐使用幕布-点击注册这样的大纲形式笔记再现,不仅可以保留原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提炼摘要。做到调理清晰,重点明确。
当然如果采用其他的读书笔记形式也可以,比如拆书帮赵周老师的RIA阅读法中记录笔记的方式,也可以是共振阅读法中的共振曲线图。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1.结构化,有条理;2.关键词突出,核心知识点明确;3.有具体可供回忆的细节。
怎样利用自己的读书笔记
1.加深记忆按照个人的记忆习惯,在一本书阅读完成之后,通常在一周之后,可以再次翻阅一下自己的阅读笔记,这个时候往往还能回忆起很多细节,加深印象。
2.检查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监视自己的笔记中是否有错误。
3.内化知识在完成笔记阅读之后,可以根据对笔记的理解作为大纲,重新写一篇评论,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对书中的观点重新阐述。再次加深理解,内化书本内容。
4.文献检索在今后需要用到书本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结构化的笔记很轻松的找到对应的内容所在书目,章节。
最后安利一波幕布点击注册 免费使用,操作简单,多端同步(PC/APP/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