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买书特别像相亲,看了新颖的封面,就会对它产生好感;再看看封底的特别推荐,就会对它产生好奇感;再翻开看看真诚相待的自序,就会对它产生亲密感;再看看发自肺腑的赠序,就会对它产生爱慕感。这时候,这本书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你的心,再也放不下,哪怕不食不寝也要把它读完。
《皮囊》:清醒的灵魂才能把皮囊照亮第一次在书店看见《皮囊》,视线就钉住了,干净洁白的封面上有“皮囊”两个大字,侧面横着写“蔡崇达”三小个字,封面正下方有一行小字“这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很有深意的一句话。让我瞬间想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寥寥无几。”这本书的皮囊很单调,难道灵魂很有趣?二话不说,就把它买了。
《皮囊》是一本非虚构散文集,更像作者的回忆录,所以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是触及灵魂的。韩寒对《皮囊》的评价是,“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文学评论大家李敬泽认为《皮囊》是一本认心、认人的书,“我不能肯定这本书是什么,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说还是自传,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文学没有那么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学是轻的。”看了这些评价,我更加迷恋《皮囊》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章节并不多,只有11章,从题目上来看,这些文章都是独立的故事。在阿小那一章,我看到了两个不同的阿小,也看到了上天玩笑似的的捉弄。一个阿小是从香港来的富家子弟,穿着高档小皮鞋和笔挺的西装,走路高昂着头,从来不会正眼瞧乡下那些赤脚的孩子们。另一个阿小是渔民的孩子,家境贫寒,全家靠打渔为生,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皮肤晒的黝黑黝黑。两个阿小因为名字相同所以经常在一起玩耍,渔家孩子十分羡慕有钱人的生活,于是模仿着公子哥的样子走路说话。命运反转,公子哥阿小家遭遇变故,他变成了落魄的打工仔,而另一个阿小成为了渔夫,娶妻生子过的幸福美满。不要急于羡慕那些表面的风光,掌握在手里的幸福才是真实的生活。
文中还讲到充满狠劲的阿太,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在外婆的葬礼上,阿太将作为祭品的鸡狠狠往地上一摔,说到“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有一次阿太在切菜时,把手指头切断了,一家人都乱起来,阿太连句“疼”都没喊过。经历了苦难的阿太大彻大悟,她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我们大多数人看似总有强壮的肉体,却没有这强大的内心。
保守的世俗就像伪善的恶魔,吞噬了一切不平凡的善良。张美丽勇于挑战世俗观念,勇敢追求爱情和自己所认为美的东西,却被母亲和乡人斥为妖孽而一直遭到排斥。张美丽不向世俗低头,把外面的新思想新观念带到这个偏远的小渔村,她开了海鲜酒店,开了娱乐城,赚了很多钱,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却被村人里诟病,诬陷她品行不端居心不良,始终被宗族视为异类。后来她的娱乐城发生斗殴并出了人命,全村的人都出来指责辱骂甚至讨伐她,连她的母亲都对她恶语相加,最后她彻底绝望而撞墙自杀身亡。张美丽去世后,家家户户放鞭炮庆祝,她的丈夫悲痛欲绝,为张美丽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后,一把火烧了酒楼和娱乐城,这个村子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就像书里说“总有人爱用平静、祥和、安宁来形容小村小镇,他们不知道这平静、祥和、安宁的小村小镇却是会吃人,吃掉了张美丽。”
《皮囊》里的每个故事都是那么鲜活,都是那么️刻骨铭心,它们是蔡崇达的记忆,但更是所有人的经历。文章里还写到劳苦一生也要盖一座自己的楼房的母亲,重症病房里惺惺相惜的病友,自尊心极强却被现实打击的天才文展,每一段故事都是生命的拷问又是灵魂的醒悟。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和作者相似的故事发生,有悲伤有快乐,心灵鸡汤告诉我们努力忘记那些不好的,记住美好的,所以我们会刻意逃避痛苦,可这些故事始终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轨迹,它们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灵魂里。
这世间的皮囊是千篇一律,或忙忙碌碌或浑浑噩噩,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但岁月的流逝会冲淡所有痕迹。大部分人觉得肉体才是真实的,从不关心灵魂的重量,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叩问灵魂,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李敬泽在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我们可以暂且停下脚步,给灵魂一丝轻松的空间,给自己一个清醒的时刻,让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脱离,看见自己心里的忧伤,看见自己内心的光亮,才能照亮自己的皮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