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反应通常会有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比如此次疫情中一些人发现自己的邻居、亲人、家人被确诊或隔离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果一个月左右这种反应不能自行恢复,依然会有一些症状,比如:社会功能受损,不敢出门,不敢与人接触,意志减退,语言紊乱,幻觉幻听,焦虑,物质滥用等等,这时就说明此时他已进入应激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的突发事件超出个体现有的应对能力时,便会出现应激反应或应激障碍。
咨询中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学的孩子,被狗牙齿划过后,父母没有给予重视,没有给孩子去打疫苗,大人没当回事,孩子却一直在心里担忧这个问题,自己上网各种查资料,还跟网络“专家”聊了好久,结果越了解越害怕,最终呈现出一些强烈的情绪、行为反应,现在孩子上大学了,这种恐惧已经演化成好多问题。父母却不知道症结在哪里。
如果生活中的应急障碍没有得到好的合适的处理掉,后期会被内化在他的性格中,影响性格,导致偏执、疑病、焦虑、抑郁、惊恐、强迫等造成人格问题。
因此,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日常发生的生活事件,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一旦发现有一些突发事件,家长不要忽视,要细心的了解事件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并做出及时处理。
成人面对突发事件时,也要学会自我觉察,及时调整,发挥自己的调节、适应功能,以求能够快速的达到面对、接纳、适应、转化这样的理想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