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赚到你认知以内的钱。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今天刷到一条视频,是榕树家集团创始人刘宇。这个人口才不错,搜了一下,毕业于上海财大,云南普洱人,很优秀的八零后。
今天他讲的主题是,人的认知分为七个层级,只有达到第四层才能实现财富阶层的跨越。
第一层:利己区
第二层:平凡区
第三层:聪明区
第四层:智慧区
第五层:通透区
第六层:利他区
第七层:逍遥区
第一层,很好理解,利己,人之本也,古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做事,在最底层时确实是围绕自己出发,对自己没好处的事不做,维度较低,相对来说,只要不伤害别人,也不算过。至少为了自己,但无公害,不会对别人不利。所以处于这一层的人,他也赚不到什么钱,因为没有利他心,只想自己,财富不会聚集的。
但对于平凡区、聪明区和智慧区,尤其是这第四个实现跨越的阶层,都有些绕,说得云里雾里,其实没那么多阶层,但认知的高低真的会决定你人生的高低,通常,人们会用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人生的成败。这样一来,认知与财富似乎是成正比的。
不可否认,无论做何事,也无论是何人,认知都至关重要。
对于自己无法沟通的人,人们习惯于用“对牛弹琴”来形容。其实无法沟通,就是认知水平不在同一维度的最基本表现。为什么古人还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你的身边最终留下的都是跟你差不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说白了,无非是你们处在同一个认知水平,是相同的认知才促使你们能够成功地走近彼此,否则只可能越走越远,这是一条必然规则。
其实在认知的多维里,也用不着什么七层八层的。认知就是个思想意识形态的东西,没有绝对,更无法区分得那么精准。有些人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在同样的行业里,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获得的财富比别人就是多一些,这样的一个群体还不小。所以,绝对化地区分,倒显得有些不可性了。
当于,刘总要列出这么工整的七个层级,一是归纳整理能力很强,二是看上去很高大上嘛。什么事一旦被包装起来,黑的就变白了,丑的就变美了。自媒体时代,包装重于实用。从董小姐为自己代言起,老板们都纷纷效仿,亲自开直播,这波免费广告做得不错,不仅免费打了广告,还要录成各种视频课继续割网友的韭菜,把戏看多了就不新鲜了。互联网时代,火得快,也散得快,不晓得按照刘总的这个层次划分,那几个成也直播,死也直播的头号主播,他们的认知应处在哪一层呢?他们在直播的红利里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的。
关于认知与财富,想来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