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婚姻育儿是时候了解大自然了
用经济学和生物学强拆爱情——《猿猴的把戏》

用经济学和生物学强拆爱情——《猿猴的把戏》

作者: 你先走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0:36 被阅读62次

    12月28日下午6点,印象笔记公布了“2018十大收藏文章“,排名第9位的是《离婚协议范本-第三版》,这个第三版首发是11月11日,在所谓的光棍节,严肃地讨论离婚,倒是一件很玄妙的事。不过,11.11那天的另一面是剁手族的狂欢,也许正是他们最嗨的那一刻,旁观的伴侣坚定而又隐秘地收藏了这篇《离婚协议范本》。

    不是说好了相爱一辈子吗?为什么你就多买了一点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他就想撕毁合约?乱买东西,不过是一个借口。前不久,某明星夫妇离婚,媒体迅速整理了两人当年秀恩爱的点滴,看得围观者都不再相信爱情。为什么?

    恰好,这周正在读的《猿猴的把戏》有一章专门讲这个话题,从经济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于为什么有的婚姻关系一帆风顺,有的速生速死,给了好多答案,很有趣,我们逐一来看。


    猿猴的把戏

    经济学的解释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率先发言

    加里·贝克尔,1930年在美国出生,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14年去世。
    贝克尔老先生可以说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开创人。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这么一种学术信念:他们相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人的所有行为,而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包括道德、习俗、荣誉、婚姻、生育、犯罪、宗教等等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来做分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的配偶,而且只要配偶带来的物质利益超过相应成本,我们就会留在这种关系中。当成本上涨而收益减少时,我们就会结束这段关系。

    根据贝克尔的说法,发生在明星夫妇身上的事情就没啥奇怪的。起初,他们能给对方想要的东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能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收益。后来,情况变了。对于至少其中一个人来说,留在这种关系中的收益已经不够了,而相关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比如失去跟其他人约会的机会)。当成本超过收益的时候,关系就解体了。

    这种分析体现了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浪漫关系的一个模式:我们理性地开始一段关系,理性地结束一段关系,而爱情只不过是一种事后的想法。

    但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有反对意见

    经济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就是反对者中的一员。他更强调浪漫主义的一面。

    在1998年出版的《激情的理智:情绪的策略角色》一书中,他拒绝对浪漫关系进行铁石心肠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是认为爱情至关重要。

    弗兰克同样把浪漫关系视为一种合作事业——两个人为了这项事业的共同目标而待在一起,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养育后代和积累资产。

    他认为,虽然人类被认为是一种进化而来的自私生物,他们的行为被认为完全受成本收益比率的控制,但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得如此复杂,他们必须依赖于跟其他人的长期合作才能生存下来,繁荣发展。在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中,我们很有必要抑制自己的自私冲动,学会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忽视欺骗的诱惑。

    在弗兰克看来,浪漫关系中,爱情是作为承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存在的。这是一种终极证明,证明“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们必须以非理性的方式行动。因此,我们就要忽略自身决定的成本和收益,热情拥抱纯粹的利他主义,以及它的代价。

    经济学的问题

    如果说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家,把人都看成是理性人有局限性。那弗兰克加入情绪因素,爱情真的能作为承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存在吗?本书作者马埃斯特里皮埃里提出了四个反对意见:

    第一:如果浪漫关系像其他的合作性商业伙伴关系一样,会产生同样的承诺问题。那为什么其它承诺问题没有用陷入爱情来解决呢?几乎所有商业伙伴关系都涉及承诺,但解决方案几乎都不是靠爱情来解决的。

    第二:弗兰克主张,基于非理性情感的关系本质上更稳定,即强过理性思考和物质交换关系。实际上恰恰相反,感情易变,利益难改。比如,克林顿、某创始人刘XX出轨后,他们的老婆并未选择离婚,几十年来我们看到克林顿夫妇感情好像还很稳固。要说把他们绑在一起的始终是爱情,而不是他们共同的利益,包括孩子以及共同资产,恐怕没几个人相信。

    第三:爱情往往开始时最强烈,然后慢慢减弱,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弗兰克的承诺模型则是起初两人合作只因为拥有共同利益,关系后期情况变了,待在一起对于某个人或两个人来说都不再是更有利的选择,才需要爱情。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爱情应该变得越来越强烈,用以保证这些非理性的情绪能够捍卫关系。

    第四:无论是贝克尔的理论还是弗兰克的模型,都不能解释一种特殊情况,即无条件的爱一个人。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游坦之、《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碧血剑》里的何红药、《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


    生物学的解释

    关于爱情,也许,生物学能提供我们需要的答案。

    养育孩子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心理学家克里斯·弗瑞利跟两个同事一起分析了44类哺乳动物和66种灵长动物,发现在父亲开始承担照料孩子的物种之中,很快也会出现成双结对现象。

    这个道理在所有的有脊椎动物中也适用:当父母中的一方独自就能成功养育后代时,单亲就是常规模式,雄性和雌性不会形成长期的配偶关系。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这位单亲都是母亲;而在鱼类中,这位单亲通常是父亲。然而,当子代需要双亲照料才能生存下来,才能成功过渡到成年时,雄性跟雌性就会结成伉俪,共同养育后代。大多数的鸟类都是成双结对的,因为巢中的雏鸟需要喂食,而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没有谁能独自承担这项工作。

    对于人类同样适用。如果父亲不跟母亲合作一起抚养孩子,那么孩子就将缺乏他们被双亲照料时所具有的重要优势:父母喂养孩子,保护他们免遭危险,给他们钱,教会他们各种有用的技能,鞭策和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麻烦。

    还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使得在孩子对父母的需要程度方面,人类跟其他绝大多数的灵长动物都不同。一个是我们有硕大的脑袋,另一个是我们生活在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中。按照动物的标准来看,人类的脑袋是非常大的,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育成熟。事实上,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婴儿的脑袋长得非常大,因此母亲必须在婴儿脑袋完全长成之前把他们生下来,否则婴儿的脑袋就无法从产道中通过。出生之后的大脑发育还需要持续很久。在这样一个漫长而缓慢的成熟阶段里,人类的婴儿非常脆弱,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父亲的帮助可以说是生死攸关。同样,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胜任力的成年人,事业有成,跟父亲的帮助也息息相关。

    为了结婚

    话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真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爱是一种情绪。为了理解爱的进化功能,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考察爱情,即在情绪的进化功能视角下看待爱情。

    情绪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激发动机。情绪进化而来是为了鼓励我们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管我们是否想到了这件事。比如恐惧,在原始人的蛮荒岁月,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对洪水、猛兽的恐惧,他的基因一定不会传递下来。那么,浪漫之爱进化而来就是为了让男人和女人结成配偶。

    但是为什么需要这种额外的情绪兴奋剂呢?作者认为,这一问题跟我们灵长类的进化史有关。在鸟类中,结成配偶是一种古老的适应性行为。也许鸟类已经作为一种成双结对的物种存在了几千万年。这意味着自然选择有大量的时间塑造鸟类的大脑,铺设必要的线路,用以支持结成配偶的心理与行为的适应器。

    而人类的大脑最近才产生出来——数百万年在进化的尺度上相当于是前天,而且很快就要面对大脑容量和儿童发展模式的急剧变化,这些都使得双亲照料成为一种必要,一种优势。

    为了完成照料小孩的任务,人类被迫进化。但是,人类的底色已经被注定了——就像建筑物的地基已经打好,办法只有在地基上修改而不可能重建——我们是从一种跟黑猩猩相似的物种进化而来。这一物种在性事上是放荡不羁的,雄性在养育孩子方面不做贡献,两性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比如雄性会攻击雌性,偶尔还会强暴它们。

    于是,我们看到,进化要让远古人类从在性事上放荡、充满攻击性和厌恶女性的类似黑猩猩的类人猿,转变为倾向于一夫一妻制、热爱女性、具有父性大脑的现代人类。这种快速转变的需要导致了一个特殊的进化难题,而这一难题需要有一种特殊的解决方案。这个特殊解决方案就是浪漫之爱。

    更神奇的是,为了在成年雄性和雌性之间培养长期情感和社会联结,自然选择不仅修饰了我们类人猿祖先的大脑,还塑造了他们的身体。

    我们类人猿祖先的身体很可能跟现代黑猩猩的身体差不多:非常适合于进行激烈的性竞争和性冲突,但不适合于配偶结合。比如,雄性比雌性长得更大更强壮,有更大更锋利的犬齿,有相对较小的阴茎,有能产生大量精液和精子的巨大睾丸。而在雌性这边,她们会通过自己月经周期的身体变化来宣告自己的生育力状况:她们屁股后面会有明显的肿胀,从而引起雄性之间的竞争。为了在两性之间培养关系,让他们结为配偶,进行合作,自然选择减少了男性和女性之间在身体尺寸、力量和武器方面的差异。接着,它又在女性身上取消了明显的排卵标志,增加了她们整个月经周期内的接受性。这给成双结对的男女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所有时间里做爱,于是强化了他们的联结,增强了一个孩子诞生之后、这个男人认为它是自己亲生骨肉的自信,而这又反过来增加了他进行父性投资的意愿。

    降低男性的乱交倾向,减少已婚男性对性的多样化需求的强度,这主要是通过减少他们的睾丸尺寸、降低他们的雄性激素水平来实现的。在人类男性中,还存在另外一种跟配偶结合有关的生理适应性表现。即无论是身处一段承诺关系中,还是结婚后有了孩子,这些男人的睾丸酮水平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对于在浪漫关系中做出承诺的男人来说,较低的雄性激素水平会抑制他们对其他女人的欲望,从而让他们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身上。

    研究还发现,人类勃起的阴茎那不可思议的长度,也是为了配偶结合而进化出来的一种适应机制。相对身体而言,人类的男性拥有灵长类中最长的阴茎。长阴茎使得各种各样的性交体位有了可能,包括更为亲密的面对面、腹部对腹部的体位,这可能会促进性交过程中的社会性结合。面对面的性交在灵长类中非常少见,但却在倭黑猩猩中广泛存在,这是一种跟我们存在亲缘关系的灵长动物。像人类一样,倭黑猩猩利用性行为来强化它们的社会联系。人类的长阴茎也增加了女性性高潮的可能,这能够提高女性参与性行为的意愿,从而巩固情侣之间的联系。

    就此,我们理解了人们为什么结婚,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离婚。如果在动物和人类中,雄性和雌性成双结对的目的跟共同照料孩子有关,那爱情的存在是为了巩固这种联结。那么,如果没有生孩子,或者父母双方的工作都完成了,他们想要把重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爱情这时候就会消退,这种成双结对的关系就会解体。

    源于创造

    生物学家内部照样有不同意见。在《一切与创造有关》一书中,作者奥古斯汀·富恩特斯就认为一夫一妻制、爱情的产生是为了照顾小孩只是一个听上去不错的故事,而非真相。

    首先,对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而言,排卵信号都不明显,所以,人类的排卵信号不明显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其次,共同育儿的模式在早期人属进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没有部落内部的食物分享、防御野兽,那些需要照顾的、脑容量越来越大的婴儿就不会存活下来了。所以,早期人属的女性等待单身男性向她提供抚养孩子所需的营养和支持的想法缺乏依据。

    富恩特斯认为,婚姻是较晚期的人类创造,而非源自我们的远古时代。具体讲,明确浪漫关系、建立婚姻是人类在处理由进化得来的最近的创新——如财产、不平等、城镇、城市、社会性别以及重要的有组织的宗教——这些错综复杂的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的结果。

    如果你仔细把玩富恩特斯的观点,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曾经以为爱情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而生物学告诉我们爱情美好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欺骗。按富恩特斯的观点,爱情是一种解决两性关系所涉及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在若干问题面前,人类发明了爱情,这种发明是很有效的。一种很有效的事物,人类就有必要逐渐赋予它宏大意义,比如无人敢疑的正当性,无与伦比的超体验,无法估量的高价值。

    要知道,人类有一个特长,那就是无法改变事实,就改变想法。


    说完生物学看法,我谈谈自己的看法,算是对文章开头的一个回答,也是从生物学再回到经济学,如果说爱情是一种解决方案,那么,避免使用《离婚协议范本》的办法就是,让这种方案始终处于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状态。但是,现在你知道了,这个成本和收益,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仅是育儿,也不仅仅是钱财,还不仅仅是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经济学和生物学强拆爱情——《猿猴的把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h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