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游个尽兴千钻公会写作的力量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作者: 大野泽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08:24 被阅读52次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大家好,我是简书大野泽的风,因为名字够霸气,以至于很多文友看了很长时间我的文章后,非常坚信我一个一名汉子。不过实话说,从文风的粗犷和豪爽来看,确实是一名女汉子。

    感谢简书谈写作纸上电台对我的厚爱,主办方非常的贴心,新年伊始,让大家心中装上远方,带着梦起航。这是我在纸上电台的讲稿,一共分两部分。首先分享一下我眼中的西藏,谈西藏对我来讲,一点都不陌生,但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和大家聊聊这个大家心目中共同的远方,还是蛮新鲜的,我尽量的用我的体会和感悟,分享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西藏,最后会契合咱们纸上电台谈写作的主题,分享一下在路上写作的经验和看法。同样,也会分享一些我拍的图片,希望朋友们喜欢。

    西藏,对每一位走在路上的行者渴望到达的地方。其实,话讲回来,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藏漂,像很多人一样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我说2014年7月毕业进藏工作,到2016年7月离开,整整两年,两年中,因为工作较为忙碌,多半是借用假期走过了除阿里以外的西藏大部分地区,所以讲,像阿里的札达土林啊,阿里的高天厚土啊,我是没有见过的,幸运的事有盆友在那里,会时不时的给我讲一讲那里的风景和人,传一些图片过来,让我云吸一下阿里。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有人讲,没到过阿里,就不能说到过西藏,西藏西侧,才是西藏。因为越往西,人烟越稀少,行走其间,人与天地共往来的意味更加浓郁,我曾体验过这样的孤独。一个人在冬日的暖阳里,走在羊卓雍湖的湖边,天地无语,只有脚步擦擦的声音,很孤独。但越是孤独,与自己的对话的欲望越是强烈,我想,每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历这样的孤独。所以从没去过阿里这一点讲,我不敢说自己到过真正的西藏,充其量就是一个拉漂,但是我坚信我以后还会有机会去,或许没到过阿里这样的留白,是为了下次更为肆意的挥洒吧,越是这样,越能激发我对下次进藏的渴望了。

    我不知道咱们群里有多少小伙伴到过西藏,有多少小伙伴在西藏进行过深度游。其实在一个地方住的越久,虽然慢慢的会融入其中,但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一种浓郁的陌生感仍旧时不时的冲击你一下。我本人性格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人,也乐于结交好友,所以从入职在西藏军训到最终二十天军训结束,我认识了一同军训的200多名的同事,大部分能够叫的上名字,其中还有好几十名藏族小伙伴的名字,大家知道,初入西藏的朋友,有时候会为藏族小伙伴的名字困扰,总是记不住,我就是其中一名。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但我就想啊,名字记不住,没法做朋友啊,以前晚上睡不着时,我会数绵羊,一只两只三只……,军训时因为高原缺氧睡不着,虽然很累,但真睡不着,心脏突突的直跳,怎么办呢?我就一遍一遍的记人名。我带的队伍里有五六个藏族小姑娘,都是很漂亮的小姑娘,我争取在第一天晚上就在脑海中悉数记下来,第二天,我就按照藏族小伙伴的表达习惯把她们的名字一个个叫出来,到现在还记得她们,德吉,白玛,四郎拉措,玉珍,白姆等,后来都称为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德吉,后来藏历新年时,还邀请我到她家过年,由此让我看到藏家百姓如何做风干牛肉,如何做各种各色小吃食,带着我到周边的地方游玩,当然很多地方都是我们自己找不到的,都是她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拉萨的孩子们的私藏游玩地方。

    在初次进藏时,很多小伙伴因为固有的思维方式,对西藏的很多生活习惯不是很了解,甚至产生误解。我就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周末和小伙伴手挽手在大昭寺广场游玩,小伙伴突然喊了一声,对着身后“你们干什么,干嘛靠那么近”,原来是一名藏族小伙子在跟着盯着看我朋友的手机屏幕,好奇我们在看什么,后来和在西藏生活了许久的老师讨论,老师说要习惯,他们就是好奇心很强。我们心里有防备,但是他们却真无恶意,以后注意下就行了。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联系好,去大昭寺旁边的商店铺子里去取一些我订的商品,因为只顾着埋头走路,耳朵里还塞着耳机,走到大昭寺斜对门时,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心想没带人来啊,回头一看,是一位背着娃娃的年轻的藏族阿妈,指着我的耳机,又指了指大昭寺,“佛祖这里,耳机,摘下”,她用不太顺畅的汉语表达着她的意思,就是说你跟着转经队伍,就不要插着耳机了,对佛祖不敬。看到她虔诚和干净的眼神,我冲她笑了笑,把耳机摘下放在兜里,她也笑着继续她的转经了。彼此相安很好。

    德吉给我讲了一个她妈妈的故事。她妈妈经常去色拉寺朝佛,有一次在入口处,看到几位衣着不整,染着头发的藏族小伙子,就把别人拉到一旁,吧啦吧啦把小伙子们说了一顿,大意就是你们穿成这样,把头发染成这样,怎么来寺庙呢?当然小伙子们很不好意思的就离开了。德吉笑着讲,其实小伙子们也没穿得多么夸张,就是比较新潮一些的打扮,老人们看不习惯,就会说几句,我们都习惯了,其实就是传统与现代在拉萨这座小城里的碰撞吧,德吉和多数生活在拉萨的同龄人一样,在省外上完大学,又考回到拉萨,考到目前的工作岗位的。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在西藏时,经常会听见很多过去旅游的朋友说,在边远的景区,会受到当地藏族百姓的“敲诈”。其实这一点我不太认同。因为两年下来,虽然没有大量的出游机会,但是西藏大小的景点,我也走过了几十个,有的收门票,有的不收门票,有的管理松,有的管理紧,多数旅游者其实是没有搞清楚里面的弯弯绕绕,才会认为藏族百姓蛮不讲理什么的。其实都不是,是沟通出了问题。

    我曾经在羊湖景区,在纳木错景区,在巴松措景区,在那曲羌塘草原以及在昌都的个别景点,都遇见过当地百姓参与到景区旅游发展的,但没有遇见一桩通过旅游进行“敲诈”的事件,为啥呢?

    因为藏族的百姓生活自身是顺其自然的,就是有好产品也不去吆喝的那种,举一个例子讲,纳木错景区尤其是纳木错湖畔有很多白色牦牛,白色牦牛是很稀有的,所以藏族百姓就依托他们和游客拍照,从中获取一部分收入,我记得是我去的时候是5块还是10块钱拍照。就是你要和牛合照,好,就给主人五块或者10块钱吧,随便拍,牛很老实,老百姓也不给你多要。但是多数的游客想拍又不想交钱,这样麻烦就出来了,其实想想,跑那么远,为了十几块钱闹的不愉快,真的不值得。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因为西藏景区都很大,不像内地,要建设景点了,用围栏圈起来,把百姓安置到景区之外,但是在西藏,景区太大,百姓又住的极为分散,我记得当时开车绕着纳木错跑了一圈,8月的天气,一路又是风又是雨又是雪的,越野车一大早就从拉萨出发了,不到中午就到了纳木错景区,走了一圈出来,已经晚上8点多了,还迷路了一回,这些地方导航是不管事的,只能带着经常跑这些地方的老司机。景区有多大。他们生活的自身又要依赖这里的高山草甸,所以不能迁,想想你来西藏就是来看这样天然的生活状态的,就是逃离城市来体会着田园牧歌生活的,干嘛为了十几块钱影响心情,很多事情想开了就淡了。

    因为平时工作很忙,所以相比藏漂来讲,我更愿把自己定位成拉漂,在拉萨漂流的人啊。因为西藏太大,比如你从拉萨去阿里,坐飞机很快,但贼贵,机票还不打折,飞阿里一趟,比从拉萨飞北京还贵,刚毕业工作的我,不舍得。如果开车去,也要好久才能到,每一个小长假都不允许让你任性的去浪。所以就挑选近的地方,一天可以到达的地方,林芝啊,那曲啊,山南啊,日喀则啊等,当然有的地方也是借着出差的机会,去走一走的,比如昌都就是在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我随着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慰问下去的,昌都完后去那曲的赛马节,去录节目镜头,去藏家百姓的帐篷里过节,至今都非常令人难忘。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当然这样的机会是少的可怜的,只有那么一回,返回到拉萨,如果您仅有10天到半个月年假,来到西藏怎样才能玩好,当然吃好喝好晒好太阳,如果是文青,看几个像样的书店,再回去呀,拉萨是一个很值得走一走的城市,季节不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所以说在西藏能不能带你玩好,我不敢保证,但是在拉萨要吃好玩好,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来到拉萨,第一件事,把你的生活节奏调慢。我们常常觉得都市生活节奏太快,忙的不行。“快”与“慢”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但是“慢”就是心旁边有一个曼妙的曼字,我觉得很多事,一旦慢下来,你会发现很多精彩的东西。在拉萨生活的日子里,我做过不少傻事,比如花两个两个多小时骑行翻阅纳金山,骑到最后骑不动,就推着车走到了山顶,然后从山上用不到十分钟时间俯冲下来,一天在高原骑行70余公里,累的要死,但是后来想想,感谢这经历;

    比如跟着转经的队伍,一遍一遍的围着八廓街去转,渴了坐在旁边的座位上休息一下,坐在身边的是头发花白的藏族老阿妈,手里摇着转经筒,哧玲玲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或者仅仅是在藏历新年时看大家采购色彩斑斓的年货,都是无比的享受;比如我基本每周周末都会骑着山地车围着拉萨市转一圈,由此收获了拉萨不同的四季风光。

    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拉萨的纬度位置不高,和上海,南京,成都等处于一个纬度上,所以除了昼夜温差大以外,它的冬季白天的温度并不低,我常常会在这时候在仙足岛的拉萨河畔,找一个地方坐下,对面是文成公主实景演出地点和迎亲大桥,河岸上是堆积的大块小块的鹅卵石,河畔有不少小铺子,有酒吧,就书店,也有茶馆,如果早晨饭没吃,蜇进一家茶馆,要上一壶甜茶,来上一碗藏面,再加上两三个牛肉饼,吃完了开启一天美妙生活,其乐融融。

    从西藏或者拉萨的生活回归到我的游离式写作吧。写作是我最大的爱好,而走的远了,看的多了,想的也就多了,如果不写出来,憋在心里,总觉得难受,所以索性就用文字把这一路的遇见给记录下来,关于西藏的文字,我写了45篇,整理成一个集子,很多朋友说,你的文字不出版,真是天理难容。我知道他是在恭维我,作为出版从业者,我知道自己文字的质量和数量,出版一本书,不仅仅要靠天赐良机,还需要更多的人为因素,最主要是内容一定要过关。所以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把看到的美景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正好喜欢,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至今为止,我在简书写了将近110万字,很大的体量,多数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有关西藏的部分,被《西藏旅游》杂志录用过三篇文章,《西藏青年》杂志更是想要开辟一个专栏去做我的文章。在西藏这个话题上,我个人觉得,风景的内容,即便每个人写,也会写的大同小异,或许“震撼”“圣洁”“雪域”“神圣”等词语出现的频率会很高,但是要写的独特,最根本的,是要回归文化本身,去挖掘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并不是说你获得多少美丽的图片就意味着这次旅行的成功。

    你看到了现场的热闹,如果有心,建议钻到热闹现场的后台,去发现更多的故事,有空时,我会找一些有关西藏的书尤其是藏族作家的书,比如次仁罗布,比如阿来等,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这个民族深层次的内涵,会有很深的体会。

    比如挖掘每一个平凡的人的故事,我在拉萨街头碰见过一位带着一只羊转经的老人,这位老人曾经被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写入了自己的小说,叫作《放生羊》,还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后来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中,还把他们放进镜头里,不知道的人,就看到一位老人和一头羊,会觉得很好玩,说羊还会转经,而懂得藏族文化深层内涵的人呢,会挖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故事,这样旅行文章写出来,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就旅行文字来看,因为我们是作为陌生人闯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去体验,去聆听,去感悟, 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发现更有意思的故事,如果想要自己关于路上的文章更佳的丰富多彩,就需要行者你不仅要端好自己的相机,还要打开你的眼睛耳朵以及心门,用全身的感觉去感触这个地方的不同之处,能走的绝不坐车,能摸一摸的绝对不仅仅是看,调动全身的神经,去发现一个地方多元化的美丽,

    当然,这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悟,如果群里的朋友有想去西藏的,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咨询,比如注意事项啊,比如前期准备啊什么的,可以在我的简书写作平台留言,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的帮到大家。

    也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在路上收获一路的美景和感动,在简书收获写作的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纸上电台|【讲稿】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k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