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2P网贷理财圈财务自由之路理财投资
P2P投资逻辑核心篇(救命指南)

P2P投资逻辑核心篇(救命指南)

作者: f97893c63bda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11:52 被阅读44次

| 小象要趁早

周一的时候,小象抛出了,要给大家一整套,投资逻辑体系,并已经给出了第一个核心逻辑,那就是

以实际控制人为单位的资金端的统一备案。

这是基础要求,必须达到,如果你发现这个实际控制人有多个资金端口,并且无法实现或者不打算实现,在一个区金融办或者市金融办备案的话,那么趁早放弃,毕竟还有那么多符合标准的。

之所以有这个要求,是为了后续对它的资产端的完整性,可以有一个把控,如果这个环节松懈了,后面的工作等于白做。

那么我们继续下一个逻辑的抛出吧,这其实不算是一个逻辑,而是一个概念的明确,对于这个概念的明确会帮助你,有效建立后面的核心逻辑。

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流动性风险的理解,它包括的层面很多。

这里我们展开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清晰,以P2P平台为单位,它所面对的流动性风险究竟有哪些呢?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资金端和资产端两部分来看待。

两边都有流动性风险,但是这种风险,也是整个领域的部分平台作出来的。

先看资金端,这个风险的核心源头是债转,小象之前对于这个风险的解读,已经写过很多文章了,它的逻辑很简单,借款平均期限较长,投资平均期限较短,通过债转来实现期限错配,最终满足投资人的流动性要求,如果你一定要看这个平台的流动性压力的话,需要要到一个核心运营指标,那就是真实的平均投资期限,但这个数据很难要到,尤其是体量较大的平台,但它的最坏结果,也就是持有债权至到期,并不会影响平台的本质性风险。

而现在最需要我们去正确面对的,则是资产端的流动性风险,它才是造成一个平台不稳定或者后期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源头。

但这种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其实就是平台资产质量整体性恶化的一种表象。

我们来展开说明一下,首先大家要清楚几个,需要靠资金的持续甚至大量的流入,来保障平台稳定性运营的情况。

1、最恶劣的,以平台为单位的借新还旧,这里不多说了。

2、以平台为单位,面向借款人的不停展期,它的产生,是借款人已经丧失了靠其真实收入归还贷款的能力了,借款人本身需要靠借新还旧来维持,如果这些借款人占一个平台较大比例的话,平台必须要不停的吸收资金进来,并把款放给他们,通过不停的展期,来实现形式上的不逾期。

3、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它不局限于一个平台,考量的也不仅是单个平台的资金流入能力,还需要考量,整个领域,相同类型平台的资金流入能力,因为,有些平台,需要靠借款人的多头借贷来拆东墙补西墙,所以需要整个领域的投资热情都是饱满的,一旦投资人热情受到破坏,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了,而是大量,借款人群高度类似的平台稳定性,这时候,资金获取能力较差的平台就会提前爆出问题,但并不代表,资金获取能力强的平台,它的问题就小,信贷领域内,靠资金流入,来维持平台所谓稳定性的做法,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了。

4、最后一种情况,其实跟2、3是联动的,但这种平台的做法会更为复杂一些,它们会不停的提高业务量,并提前把手续费算作盈利,来补之前资产恶化所产生的窟窿,所以,这种平台对于资金的依赖度同样很高,但因为多了一步,所以从外部看起来,会很稳定,但越是稳定,大家越没有戒备,它所存在的隐患也会越大。

好了, 以上就是,资金流可能会引发的风险,这些所谓的风险,其实源头都是平台自身资产出现恶化所造成的。

在基础的信贷工作中,资产不良率有抬头迹象,就不应该再继续放款了,哪怕只是一点点趋势,都要压降放款比例,甚至停止放款,而P2P领域的做法,或者说,部分平台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信贷逻辑,即使它看起来很大很稳,也不代表它是对的。

我们都知道P2P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而留给互联网部分的,资金端只剩下了自动投标和低频债转,资产端则是效率的改善,剩下的全是金融,而P2P属于信贷范畴,所以它必须要全部遵循信贷的本质,并符合信贷逻辑。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现在也好还是未来,任何一个平台出问题,都不会影响其它平台的风险性,除非它属于上面提到的情况,这里不接受反驳,大家要把这句话读三遍。

如果大家能理解小象前面说的这些话的话,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深水阶段了,也就是核心逻辑的抛出。

由于大家不具备相关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所以,小象这里,会由浅到深来逐步展开论述,即使有部分无法掌握,也不影响你的基础判断能力。

这里小象打算用排除法来进行推进。

之所以用这个方法,也是为了,最终投资性的落地,大家现在的所有恐慌,都是对平台掌握信息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你掌握的越多,恐慌性就会越小,所以一个平台,我们有能力,掌握到越多的信息,就有能力,把风险控制得越好,这句话,也可以读三遍。

我们在投资一个平台之前,一定要明确,我们可能会承担的风险点,究竟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我们是投资人不是股东,我们是平台的资金端,所以我们要锁住,以实际控制人为单位的所有资金端。

资金端锁住了,这是最基础的,接下来,这些资金需要流出去,对接给借款人,也就是资产,而根基性的风险,全部集中在此。

这里有一个概念,大家同样要明确,那就是现阶段所有在运营的平台,把资产拿掉,靠平台所谓的家底,股东的家底,来兑付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一家算一家,谁都兜不住。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如果你不允许股东自融,它在法律上,就不应该给你兜底,如果这个股东是上市公司的话,它从财务上,这笔钱都过不来,所以你要想股东兜底,就要允许股东自融,它只有自融,你对它实力的分析,才有意义,否则方向全乱了,你只会越投资越慌。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台的风险性,都来源于它的资产端。

至于小象提到的个体性投资风险,只要它的资产端不恶化,真正的不良控制的好,平台就能正常兑付,说句白话就是能兜得住,无论你是风险准备金计提、还是找融资性担保公司、增加履约险,或者找一家形式上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做代偿,源头都是这部分的资产表现。

这才是信息中介的本质,而信用中介,需要看股东,看整个平台的家底儿,因为你要以平台为单位,对投资人的本金利息做兑付,除非你破产了,但是信息中介,则只能以你撮合的资产为一个整体,来实现投资人本金利息的正常实现,这句话同样要读三遍。

这也是为什么小象反复强调,信息中介这个概念的核心原因所在了,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本质。

所以锁住资产端,并对其进行掌握和判断,是投资P2P的核心,也是唯一正确的逻辑。

那么资产端怎么锁住那?

这里就需要抛出一个建项逻辑的概念了,也就是这个平台成立的初衷,换句话说,就是实际控制人究竟为了什么要创建这个平台,是因为资金端,还是资产端?

只有在具备独立开发资产的能力,并具有对应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去创建一个P2P平台,才是符合逻辑的,当然这里也分资源型和团队型,但无论怎么分,都不应该是源于资金端。

这是源头性的锁定,无论这个平台的管理团队,看起来多么的有实力,如果这个源头是错误的,后面它一定会失控。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接下来,需要判断,其资产的统一性,或者是连贯性,原则上,不能有明显的拼凑迹象,最完美的,是一套逻辑和业务链条下来的,如果不是,也至少要是在核心业务脉络上的探索性延伸,同时要保证,核心风控逻辑是一套,核心风控人员也是一套人马,最理想的是这些人马是原生的,当然这些要求,是逐步递进的,中间需要动态的把握和平衡。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举个反面例子吧,如果我今天对一个平台进行了深度考察,明天发现你转型了,那么之前的所有结论不是都白费了?转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它需要重新搭建风控模型,如果不是过去业务脉络的延伸,那么风险性一定会加大。

比如一个以典当模式在做车贷业务的平台,宣布自己要做以租代购业务了,但是后者的风控逻辑跟前者已经完全不同了,已经变成消费信贷了,车子也已经不是借款人的了,所以也就不能作为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一个要素,需要重新对借款人的其它还款来源进行判断,那么整套风控模型就要重新搭建了,并且还要经得起检验。

这些都是小象强调,锁定资产端的真正原因,你要判断它的建项逻辑,要判断它的业务脉络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要找到它们的面向人群,并通过跟其风控总监进行沟通的方式和通过了解存量资产表现,来对其整个信贷逻辑和最终他给你呈现出的资产质量做出判断。

大家不要简单的盯着一个平台的不良和坏账,这些都是表象,如果源头有问题,它的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锁住资金端和资产端,判断平台的建项逻辑,要到这些资产面向人群的真实占比以及真实的资产表现,还要了解业务条线和风险控制条线如何结合又如何保持独立,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动态的跟踪。

投资P2P,不应该是简单的,以整个领域为单位,也不应该所有投资人都承担一样的风险和获得一样的收益,很多投资人也不太可能有这个能力对自己所投资的平台进行真正的掌握,因为小象的这种能力的建立,是多年信贷经验的积累,否则只靠投资经验,是根本无法达到的。

但我也必须要承认,在过去选择投资平台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这套逻辑在执行,但好在目前的在投平台中,符合这套逻辑标准的占比,还是理想的,接下来我会拿掉的平台,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诧异,反倒是一些你很担忧的平台,它们的资产表现和整体逻辑,是经得起检验的。

但以后的新增平台考察,我是要严格按照这套逻辑来执行的,并要实现可以跟这个平台的整体资产的风控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可以了解到全部存量的资产表现。

我很庆幸,现在自己有能力争取到这份资格,所以我也要把这份资格充分利用好,也要庆幸这个行业目前处于冰点,让我这个小小的自媒体的发声,看起来还很有力量。

这里也请大家继续给我支持,因为我要么不做,要么就要把逻辑和平台统一起来,否则,我自己的价值观就最先被摧毁了,继续做这个公众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以后你们也不会听到我说什么轻仓或者尽量选择短期标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投就是投,不投就是不投,我也不会给平台评级,如果这个平台是不稳定的,它什么级别,都是不能接受的,我要的是所有在投平台都稳定,还要保证自己所面向的借款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散,所以在平台选择方面也要平衡这个比例,只有这样,我才能保证我做的是P2P投资,这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专业的,并具有稳定逻辑的投资类型,否则也不会出台针对这个领域的暂行办法,并赋予P2P平台合法的身份,所以它不应该是一种赌博,我会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让它系统化、专业化,哪怕最后只能影响很少的一部分投资人,我也无怨无悔。


【小象智投频道】

懂风控、会投资,一个爱分享的小姐姐~

PS:这里还有小象的平台观察文章音频等着你来收听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2P投资逻辑核心篇(救命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mv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