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简书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时间快过去一年了。
过去的8个月中,换了新工作,认识些有趣的人,加入了新团队,负责新产品,所幸产品和业务发展超出预期,感恩在准备去大公司养老时,我能碰到如此好的机遇,或许得以圆个做产品的初心。
自12年那个夏天做产品始,就给自己立下3条规矩:
1.要有绝对的耐心和热情,再繁琐的事也要有始有终;
2.要独立思考定期总结分享,有输入有输出才能快速成长;
3.要培养商业思维和大局观,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七年过去了,如果给自己打分:
第1条我打85分,每份工作离开后,合作的前同事和领导对我的评价都有靠谱这个词;
第2条我打60分,独立思考和总结分享勉强及格,但坚持的不好,所以某些阶段成长速度不及预期(好像每次换工作的间隙都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
第3条我打45分,商业思维和大局观,40分给自己还有这个意识,5分是这几年真实实战的得分,浮于商业模式表面,对特定行业没有足够的深度挖掘,以及过于经验主义的片面判断。
写到这里,想起许久前看过的一篇医学杂志,其中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大约每7年人体的细胞会更换一遍,从生理学角度上说是一个相对的新生人。
很巧,距离12年入行到19年,恰好是七年,一个某种意义上的新轮回。
近期产品和业务增长迅猛,团队也在短短3个月从十几人扩充至近百人+。从最早亲自一张张原型的绘制,到产品上线时兼职测试,再到业务模式遇到瓶颈的挣扎,首个100万GMV的激动,多年扎实的产品项目经验,足够想的透彻和全面,所以一路走来对自己都表现得信心十足。
但是8月份伊始,随着整个团队的扩充,忽然间产品迭代的节奏混乱,流程和信息沟通的迟滞,研发与产品的激烈摩擦,让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暴露的源头,是我这个人成为了瓶颈。
成为瓶颈原因有四:
1.担心产品小伙伴经验和能力不足,事必亲力亲为,精力不足造成需求堆积,影响整体进度;
2.对流程的梳理不够着重,导致团队快速扩充,信息沟通成本大大增加;
3.位置和眼光还未调整,执行的时间远远超出做产品规划和业务思考的时间;
4.团队人才招募和阶梯搭建培养不足,造成整个产品团队战斗力偏弱。
所幸,COO对我鞭策很多,有一次例会结束单独聊天,他很严肃的说了一段话:
在今年7月前,CEO和我对你的表现是打95分的,是远远超出当时组建团队时的预期。但是现在打分,我只能给你打60分,你自己想想这35分丢在哪里?每天睡之前,自己考虑下今天做的事情,看看哪些是产品总监应该做的,哪些不是,你产出的价值在哪里?不要让自己成为整个部门甚至是公司的瓶颈,你得拔出来!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给我不亦乐乎做需求,跟进度,做评审时犹如当头棒喝!是的啊,我又不知不觉陷入到: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种惯性错误认知,大大阻碍了自我成长的迭代效率。
9月份,我对自己提了四个要求:
- 抓紧招人,招优秀的人,把目前的人员缺口补齐;
- 把具体执行的事尽可能的下放,培养团队独挡一面的能力,我做好大方向的把关和验收;
- 各个环节的流程梳理清楚,坚持每天看十分钟的晨会同步当天任务;
- 多主动与老板们,各个业务线leader以及核心商家、用户交流,快速提高对行业和业务的深度认知。
产品做到及格没那么难,产品做到别人认可很难,但是最难的还是做到能让自己发自内心的骄傲。最后与诸君共勉:
先努力做个让大家认可的好产品,而后上下求索去追寻内心的骄傲,实现产品初心。
2019年9月11日凌晨2:15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