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是非功过谁来评:历史漩涡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是非功过谁来评:历史漩涡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作者: 柳誉鸣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4:58 被阅读0次

母在江之南,儿在江之北。

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明 史可法 《忆母》

残破的明朝旗帜

史可法写下这首诗的时间,是1644年11月,他督师白洋河,正身处清军南下的前线。在这一年的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而死。在得到李自成即将进攻北京的消息时,史可法正在南京,他募集军队,即刻北上,但北京陷落太快,军队才渡过长江,崇祯已经身死。史可法因此停止北上,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他回到南京,筹谋组织南明,以恢复大明。随后,南明要在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中选择一位作为皇帝,凤阳总督马士英认为福王昏庸,方便他独掌大权,因此他外结桀骜不驯的悍将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内贿勋臣刘孔炤,传谕将士奉福王为三军之主。领兵乘1200艘船,送福王至南京,史可法等不得不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主。这个时候,实际上的权力并不在史可法或者福王手中,而被马士英控制。

清灭明

史可法当时选择的是潞王,因此更加难以在南京政府中立足,他一腔热血,眼看清兵南下,南明众人醉生梦死,大敌当前,还在争权夺利,便决心到战争的前线去,做一些实事。当时的情况,1644年6月,攻占北京不足一百天的李自成,和清军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最终落败。其后李自成部大顺军队和清军发生多次战斗,但败多胜少,最终被击败。清军席卷江北,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其余部队坚持抗清。

在这时候,实际上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起义军和明朝政府的矛盾变成了民族矛盾。如果史可法以及南明,在这个时候就能和大顺军队联合起来共击清军,在战斗的基本盘上是有很大优势的。但实际上没有,史可法等大明重臣刚刚得知李自成攻破北京,一直以来他们作为大明官方的一部分都是站在李自成义军的对立面上的,瞬间转换立场,很难做到。

史可法联络清军,试图和清军共同讨伐顺军。这实在是一步臭棋。

可能是因为在史可法的人生中,有充足的和农民起义军交战的经验,但却没有和清军交过手,一方面是固有的印象-清军不可怕,只是辽东局部的问题,农民军才可怕,是大明腹地的糜烂。另一方面是1644年的时势风云突变,从3月到9月,半年之间,李自成高歌猛进,颠覆大明,又迅速溃败,清军所向披靡,直下江南,南明危在旦夕。这种变化的速度,史可法身在此山中,是万万想不到的。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他联清攻顺的行为,在顺军和清军刚刚打起来的时候,史可法(南明政府)是万万想不到,席卷天下,纵横中原的李自成竟然会失败地如此迅速,他们的预期,应当是李自成更强,清军是弱小的那一边,因此要阻止李自成收拾掉清军之后,再来彻底剿灭南明,统一天下。但是实际上清军更强,到了1644年11月,便已经收拾掉了李自成,大军南下,要剿灭南明了。

清军 影视形象

史可法是有战略眼光的。和苟且偷生的南明君臣不同,他坚持认为固守江南是死路一条,争取中原才能保卫江南。“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必须能战,而后能守”。这是真知灼见。南宋初年,岳飞的北伐一度非常成功,而正是岳飞的努力,宋军一度兵锋直取黄河,南宋朝廷才能守住长江以南。正所谓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

可惜的是,史可法手上没有岳家军,清军的战斗力也比当年的金兵更强。而南明的朝廷,比起南宋朝廷还要混乱无能。是以忠臣良将,只能为国捐躯。1645年5月,史可法屡败屡战,最后坚守扬州。扬州在长江之北,仅靠长江,地势关键,是南京的屏障。可以认为,扬州如果丢失,南京无险可守。

清军入城

此时清军三路大军南下,多铎包围了扬州。南明本来以为依靠的江北总兵刘泽清北逃淮安,只有接替史可法驻守白洋河的刘肇基率兵四千来援。清军集结较慢,在这时刘肇基提出,以扬州城不满两万的兵力,被动防御绝不可行,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制胜。但史可法认为应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在当时的情况下,兵贵神速,应当说刘将军的战术更有道理。可以认为史可法的战术能力是有欠缺的。

如何取胜?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担心清军绕过扬州,直取南京,所以他不能退。真相已经无从考据,但不管如何,在绝对的势力面前,扬州保卫战是很难取胜的。史可法的作风史书记载,“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待人诚恳,体恤士兵,意志顽强,气节高尚。守城明军所部,大多战斗到底。

史可法 动画形象

具体战况无从知晓,但作为南明实际上的生死存亡之战,史可法部明军抵抗极其激烈,清军损伤严重,主帅多铎一度想要退兵。但是!但是城中有降将李栖凤、高歧凤告之以实情,清军知道了史可法只是英勇,但兵力薄弱,因此持续进攻。明军死伤殆尽,城破。尽管史可法被俘时高喊“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但他坚持不投降,被清军在阵前杀死,随后清军屠城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1646年,史德威将其用过的袍子、帽、靴、笏板葬在扬州天甯门外梅花岭。

梅花岭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夏完淳说过:“史道邻清操有余而才变不足。”“用兵将略非道邻所长。”,评价史可法其人,钦佩其气节,惋惜其能力。且不说他是不是亡国的责任人之一,若是大明那些有才能的人,像洪承畴吴三桂,能有史可法的气节,又怎么会亡国呢?

扬州 史可法纪念馆

相关文章

  • 是非功过谁来评:历史漩涡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母在江之南,儿在江之北。 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明 史可法 《忆母》 史可法写下这首诗的时间,是1644年1...

  • 第16章 巡视神机营

    “朕决心对大明军队进行整编,在此之前,可法要将目前大明军队的情况摸个一清二楚。”崇祯盯着史可法,一字一句道。 ...

  • “明史中大淮安”之明末重臣史可法与大淮安(中)

    上回拉拉藤向诸君叨过了蛮会做官的史可法,尽管长的像宋小宝,可官运就是韦小宝,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这回,拉拉藤再继续...

  • 明史中大淮安”之明末重臣史可法与大淮安 (上)

    明史中和大淮安扯上边的人还是蛮多的,拉拉藤信手拈来,就从史可法说起吧。说起史可法,估计稍微知道点中国历史的朋友都跟...

  • 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读张宏杰的这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更改了我原来的很多观点。历史可以如此解读,通过事件...

  • 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直隶大兴县人,祖籍河南祥符。明末...

  • 史可法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在抗清时英勇殉国。关于史可法的事迹被后世谨记。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史可法在抗清时的...

  • 从史可法路说开去

    开车走在扬州街道,看到有一条路叫史可法路。史可法何许人?只记得历史上学过,有这个名字,忘记是何事了。百度得知一段扬...

  • 历史学习要为现实改进服务

    学习历史可以知道朝代兴亡的经验教训 学习历史可以知道英雄人物的执政得失 学习历史可以知道旦夕祸福的来龙去脉 重视学...

  • 再读史可法

    美人如花,败于时间的妖娆江山城池涂炭于璀璨的马蹄大家霍霍磨刀,只为劈开胸脯让胆色流淌战死的扬州血,染红卢马飞传的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非功过谁来评:历史漩涡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d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