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长得帅,胜过十年寒窗。清朝的科考制度是三年会试一次,尽管如此,每次落榜的举人积压很多。所以清朝创设了“大挑”制度,对于那些在会试中三科不中的举人,特设“挑场”专场,进行简易地人才选拔。
“大挑”,最早意思是疏浚河道的壅塞,使之畅通。大挑的具体程序是,由皇帝指派宗室王爷,协同大学士和重臣,在内阁进行现场面试。候选举人每二十人一批,进内阁后,由考官现场观察决定。
选拔流程简单快捷,考官当场考察,当场发布面试结果。发布名单也有讲究,先点三个举子为一等,一等就是实授县令。
然后,再点八个人,称作“跳八仙”,这八人是被淘汰的。这时点一个名,就意味着进入淘汰之列,被点中者难免心惊肉跳,所以戏称“跳八仙”。
剩下的九个人统统定为二等。二等举子通常经过吏部的统一选发,过了候补期,大多能获任学政一类的教职。
大挑的现场面试,既不用写文章,也不考策略实务,只看面相和身材。有一套不成文的八字标准,叫做“同田贯日身甲气由”。
同,面孔方长;田,面孔方短;贯,身子直长;日,身体胖瘦适中。长相符合这四条的,就合格了。后四个字:身,身体歪斜不正;甲,头大身小;气,一肩高耸;由,头小身大。这是不合格的身材。
所以能够胜出的,都是颜值杠杠的。不过也有例外。清朝有个金孝廉,其貌不扬,也去赶“挑场”。走进考场时,满场偷笑不已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孝廉竟然稳操胜券。原来,有一个考官看过金孝廉的长相后,非常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认为是块做官的料,特地提议把他评为第一名。其他考官也十分赞同,金孝廉歪打正着被选中了。
网友评论